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重渡沟》研讨会在京举行,用戏曲电影创新成功刻画当代基层共产党员鲜活形象

更新时间:2025-08-15 10:55  浏览量:2

8月13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重渡沟》改编自同名豫剧现代戏,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由朱赵伟执导,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等豫剧名家主演,是河南豫剧三团“公仆三部曲”收官之作。该片再现了驻村扶贫干部马海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心中梦想,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把重渡沟的自然美景、旅游开发、乡村振兴三者有机结合,将昔日的穷山沟变成著景区的绿色之梦。

与会嘉宾认为,该片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戏曲电影的探索创新,成功刻画了一个当代基层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并借主人公成长的视角,回顾了20年来“两山”理念从孕育、诞生、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该影片不仅是一部优秀文艺作品,更是“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艺术呈现。

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戏曲电影创作进入了重质量而不盲目追求数量的时代,戏曲电影《重渡沟》无论在思想发现的稀缺性还是审美表现形式的探索性上,都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尤其是用电影语言彰显中华戏曲的独特美学魅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成功探索。”

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纪委原书记尹晋华深情回忆了优秀共产党员马海明的故事和重渡沟的建设过程,讲述了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高度肯定了这部影片对于“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引用了详实的电影发行数据,肯定了戏曲电影的价值,尤其是豫剧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并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感情充沛、故事扣人心弦、唱腔设计特点鲜明,反映了主创团队对剧作的把握,以及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认为,当下戏曲电影创作呈现古装剧偏多、现代戏较少的现状,而戏曲电影《重渡沟》从戏曲作品成功转化而来,令观众看完之后感到激动和振奋,为全国戏曲电影又增添了一部优秀作品,尤其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这部影片的推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该片题材挖掘“准”、人物塑造“活”、艺术呈现“新”、价值表达“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示范,也是豫剧现代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

河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张勇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以“绿水青山”之形,写“金山银山”之魂,把“生态美”与“百姓富”熔为一炉;以豫剧高亢激越之声,唱出基层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担当,唱出老区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以电影语言之新,实现戏曲程式与镜头叙事的双向奔赴,让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认为,主创非常注意形象,对于刻画每个细节都抓得比较准确,与此同时,主演贾文龙的唱腔精彩,音色丰富,在激情和含蓄之间显示出高级的分寸感,“让整部影片非常接地气”。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