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比赛收官
更新时间:2025-08-04 17:17 浏览量:1
8月3日晚,由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额济纳旗文化馆承办的额济纳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比赛在居延明月夜文化街区电音广场圆满收官。来自额济纳旗的11支代表队,近50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老、中、青、少各年龄段舞者及观众汇聚于此,凭借精湛技艺与创新表达,生动展现了这一草原文化瑰宝的魅力,为观众呈上一场视觉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本次比赛注重萨吾尔登舞蹈的“活态传承”。从6岁幼童至70岁老者,皆运用“硬肩、耸肩、抖手、绕臂”等经典动作演绎草原风情。各参赛队伍身着色彩斑斓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依次登台表演。现场既有传统的徒手跳、持具跳形式,亦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意编排。舞者们迅速进入角色,以饱满热情与精湛技艺,将萨吾尔登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众多参赛队伍中,既有洋溢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团队,他们以轻盈步伐与灵动身姿,为萨吾尔登注入全新活力;也有沉稳大气的中老年团队,他们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对萨吾尔登的深刻认知,将舞蹈演绎得更为醇厚深沉。比赛中,旗老年大学代表队带来参赛舞蹈《沙海清泉》,以沙漠为背景,演绎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沙海清泉》不仅展现了萨吾尔登舞蹈的经典元素,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舞蹈既传统又新颖,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阳光少年舞蹈队演绎的《萨吾尔登舞韵》、胡杨灵组合队呈现的《少女萨吾尔登》、蒙古族幼儿园大一班表演的《绚丽萨吾尔登》,均以鲜明特色赢得满堂喝彩。三支队伍在坚守萨吾尔登传统动作精髓的基础上,不约而同地融入现代舞蹈的编排巧思与流行音乐的节奏韵律,让每支作品既留存着时光沉淀的传统底蕴,又洋溢着青春勃发的时尚活力。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与蓬勃昂扬的舞姿,恰似非遗传承沃土上萌发的新苗,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萨吾尔登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的蓬勃希望。来自全旗各行业、不同年龄段的舞者,以各自独特的形式诠释萨吾尔登,生动呈现了这一传统舞蹈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状况。
经过激烈竞争,最终达来呼布镇代表队获得一等奖;胡杨美健身舞协会、苏泊淖尔社区代表队获得二等奖;胡杨灵组合、土尔扈特发髻协会、老年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阳光少年舞蹈队、蒙古族幼儿园大一班、乌兰图格嘎查代表队、康乐健身队、苏泊淖尔苏木代表队等五支参赛队伍获得优秀奖。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菊梅,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智,旗文联主席李倩天,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娜日苏,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康久旭,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周颖以及旗文化馆馆长、老年大学校长特古乐德尔,旗文化馆图书馆联合党支部书记袁德军出席了颁奖仪式,并现场为获奖团队颁发了奖项。
萨吾尔登作为卫拉特蒙古族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世代相传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是集歌、乐、舞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额济纳旗作为土尔扈特蒙古族聚居地,萨吾尔登在此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土尔扈特蒙古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情感,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构成。
此次“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比赛的圆满收官,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力推动。比赛为萨吾尔登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使更多人了解并认识这一独特舞蹈艺术,激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热情。如今,萨吾尔登已成为额济纳旗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在当地的文化广场、公园等场所,时常可见人们欢快跳起萨吾尔登。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萨吾尔登都承载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下一步,在旗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蒙古族萨吾尔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更为绚烂的光彩。它将持续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期待萨吾尔登在未来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