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温州非遗“越剧”惊艳出圈!传统戏曲如何颠覆我的艺术认知
更新时间:2025-05-03 11:29 浏览量:1
一、温州越剧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越剧,这一素有“中国歌剧”美誉的艺术珍宝,承载着江南水乡的柔婉气韵,流传迄今,成为中国戏曲百花园里明艳璀璨的一朵奇葩。它萌生于浙江嵊州,昌盛于上海,兴旺于全国,传扬于世界。历经风雨沧桑,越剧由男子班社逐步演变为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形态,融合了昆曲、话剧、绍剧等艺术精粹,于时代的变迁中绽放新的华彩。
提及温州的越剧艺术,就不能不说温州市越剧院。作为浙江省的一级剧团,这里不但承载着温州南戏的悠久历史,还在时代的洪流中持续创新,使古老的戏曲重焕青春活力。温州市越剧院坐落于鹿城区文苑大楼,始建于 1951 年,七十余载风雨兼程,见证了温州越剧自萌芽初始至繁荣兴盛的发展历程。
前些日子,我倍感荣幸能够伴随台湾青年交流团一同前往温州市越剧院进行拜访,并且与院长黄燕舞以及副院长郑文东展开了一场极为深入且意义非凡的交流。
众所周知,两岸戏曲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然而却也不得不共同面临着相似的棘手困境——在如今这个科技以惊人速度迅猛发展的崭新时代,传统艺术究竟该如何稳稳立足,又该如何成功吸引年轻人那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目光,已然成为了所有戏曲人共同面临且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
在温州市越剧院,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蓬勃活力。这里的艺术家们不仅兢兢业业地传承着经典,更是在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中努力寻找着突破的方向。他们凭借着现代的独特视角来解读传统,通过对内容的精心改编以及表演方式的大胆革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走进越剧那精彩纷呈的世界,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美与情。他们还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戏从温州来”这一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南戏文化品牌活动之中,满心期望能够通过那一方舞台,把温州的动人故事向全世界娓娓讲述,借助戏曲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自信。
在展馆里面,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张张精彩的剧照,仿佛都在默默诉说着温州市越剧院的辉煌过往历史。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郑曼莉等戏曲名家,闪耀在展墙之上,生动地诉说着他们对于艺术那份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剧院精心复排了众多经典剧目,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得以在全新的舞台上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越剧的韵味,是那般的婉转悠扬,是如此的含蓄内敛,恰似流淌在江南迷蒙烟雨中的唯美诗意。而温州市越剧院,正凭借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让这朵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得愈发绚烂夺目。
最近,《凤冠》《新龙门》《封神》等一系列剧目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越剧热潮。而我,也即将怀着满心的期待,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那一场足以惊艳时光的《凤冠》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九山书会
在温州的记忆里,总有这样一处静谧而古老的所在——九山书会。为何在谈温越之美之前,总要先提及它呢?那是一处充满岁月温情的文化圣地,自南宋以来,它便是温州南戏创作与演绎的摇篮,如今又化作传承越剧精魂的灵秀园地。九山书会不仅重现了南宋的生活风貌,更以“戏曲+”的创新形式,将传统艺术与创意集市、沙龙、露营等现代年轻元素巧妙融合,使古老的南戏在青春的律动中重新焕发生机。在这“大宋戏仓”构筑的文化空间里,温州作为“南戏故里”的厚重情怀与责任感得到了最温柔的诠释。
三、南戏艺术空间
在九山书会那充满魅力的南戏艺术空间之中,似乎存在着一扇能够通向古韵与现代完美交融的梦幻之门。这里毫无疑问是温州南戏剧目精彩演出的神圣之地,更是一片能够孕育戏曲灵魂、传递艺术温暖温度的纯净之土。
当踏入这方独特的天地,传统的浓厚韵味与创新的灵动节奏,在光影的交织中轻声低语,使人深深感受到南戏那种独特且令人沉浸其中的迷人魅力。还记得初次走进这片神奇空间的那一刻,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丝满怀期待的情愫。原本以为越剧会如同那来自遥远彼岸的台湾歌仔戏一般,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却万万没有料到,这里的每一场演出都在持续不断地突破旧有的框架束缚,为传统艺术赋予了崭新的蓬勃生命。
那些年轻的演员们,其中大多是刚刚崭露头角的 00 后,他们在国家一级演员、温州市越剧院院长黄燕舞的领衔带领之下,凭借着朝气蓬勃的青春身影和无比精湛的精彩演绎,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出色表演。在《凤冠》剧目的华丽序幕之中,仿佛有着一段无比温柔的美妙序章:饰演锦衣卫的演员身姿优雅,从二楼徐徐走向一楼,与那些早已等待多时的观众亲切地进行互动,还热情地合影留念,就这样将那份温暖的情感悄然无声地融入到周围的空气之中。每周固定两场的《凤冠》演出,现场总是人潮如涌、座无虚席。观众们争先恐后地抢购门票,仿佛每一个人都极度渴望在这一时刻,能够与历史的优美音符产生强烈共鸣,能够与艺术的崇高灵魂进行深度对话。
(一)沉浸式表演的演出体验
南戏艺术空间的演出舞台非常的小而精致,演员通过360度环绕式布局,沉浸式演出,让观众能够更加贴近戏曲艺术,感受南戏的魅力。观众席非常的少,大概只有40个位置,这是我个人觉得能够随著演员演出,整部戏具有较强的即兴互动演绎,我们观众能近距离的与演员互动,这种演出形式真的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戏剧之中,体验到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与戏曲之美。比如说在戏的一开始,就以结婚的场面,制造像观众发喜糖的桥段,体验非常好。
(二)现代化的舞台美术设计
南戏艺术空间的二楼小剧场实施了改造扩建工程,把传统的一面观戏曲舞台转变为环绕式戏曲舞台,同时对音效、舞美设施予以同步升级,全方位增强空间的灵活性、互动性以及体验感。南戏艺术空间运用了现代化的舞台设计与技术手段,诸如灯光、音效、多媒体等元素的集中运用,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和视听效果,让演员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能够展现得更为酣畅淋漓。
(三)越剧剧目的创新表现形式
南戏艺术空间最为重要的沉浸式越剧《凤冠》,乃是九山书会专门定制的驻场演出,由温州市越剧院的名家与新秀共同组成多组卡司进行驻场演绎。此剧改编自温州市越剧院新编的佳作越剧《凤冠泪》,《凤冠》源自昆曲的忠义烈,所讲述的乃是周仁献嫂的故事。其通过主人公周仁一生的沉浮变化,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的理念与正能量。为契合当代年轻观众的观剧习性,剧情予以了精简与提炼,并采用倒叙的结构,令戏剧节奏更为明快,矛盾亦更加激烈。
《凤冠》不单是一场戏剧,它乃是对越剧艺术深厚底蕴的传承与重现,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盛筵。这部剧借助倒叙的手法、紧凑的情节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使周仁的一生于短短数小时内铺陈开来,忠义与美好的信念始终贯穿其中,深深触动人心。每一场演出皆为温州这座城市沉浸式文旅体验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道独具风情的文化景观。
在《凤冠》里,越剧的经典唱腔以及精湛的表演技艺,透过剧中的人物情感、忠诚与牺牲等主题,唤起了观众对于家国情怀的共鸣。越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承载的不单是历史的追忆,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彰显。如今,当我们立足于新时代的文化舞台回望越剧的历史,我们不但要珍视这份来自往昔的珍贵遗产,更应领悟其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因为越剧不但教导我们如何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文化的根基,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恰似今日的越剧艺术表演形式,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唤起我们对历史、对家国情怀、对传统文化的深切认同。我想,这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恰是我们所处的当代社会所急切需要的吧!
VLOG作品: 体验九山书会里的温越《凤冠》,采访越剧演员全纪录!
https://www.toutiao.com/video/7453776592460841484/?from_scene=video&log_from=3bd11b67e1fe48_174624381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