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京剧名角退休后不躺平!有人组班再掀戏曲热,有人活出神仙日子

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  浏览量:4

说起京剧,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台上唱念做打、风光无限的京剧老艺术家,退休之后都在干啥?有人说,退休不就是在家养老吗?错!这些梨园名角儿的退休生活,比电视剧还精彩!有人拉起新班子继续唱,有人把日子过成了诗,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些京剧老艺人的"退休图鉴" !

老戏骨退休不褪色,重挑大梁再闯江湖

京剧传承两百多年,以前的艺人哪有"退休"一说?唱不动了、观众不爱看了,自然就退居幕后。可到了现代,有了剧院团和退休制度,不少老艺术家到了年纪就得"交棒"。但你以为这就是艺术生涯的终点?大错特错!

像童芷苓、赵燕侠、杜近芳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在特殊年代被迫离开舞台。好不容易熬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回聚光灯下时,却发现自己到了退休年龄。换做别人可能就认命了,可他们偏不!童芷苓当年那可是上海滩的"京剧女王",扮相惊艳、唱功了得;赵燕侠独创的"赵派",把花旦戏唱出了新境界;杜近芳更是梅兰芳大师的得意门生 。这些老戏骨一拍即合——既然剧院退休了,咱就自己组班单干!

他们拉起新班子,带着徒弟们全国巡演。消息一传出,戏迷们激动得不行!一票难求的场面堪比现在的明星演唱会。记得有次童芷苓登台,台下坐满了从各地赶来的老戏迷,有人拄着拐杖、有人带着小马扎,就为了听她再唱一段《尤三姐》。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不少人红着眼眶说:"听一次少一次,值了!"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因为场地、资金等问题,这些民间戏班慢慢淡出了视野,但那段传奇经历,至今还在戏迷圈里流传。

洒脱派老艺术家:退休后把日子过成艺术

当然,不是所有老艺人都选择继续唱戏。有些艺术家退休后,彻底放飞自我,把日子过出了新花样。比如张春华,这位武丑大师在台上是"活灵活现的机灵鬼",退休后摇身一变成了"生活艺术家" 。他不爱应酬、不搞排场,就爱窝在家里侍弄花草。院子里种满了各种绿植,还专门给兰花搭了个小暖房。有次徒弟上门探望,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师父,您这哪是家啊,简直是植物园!" 张春华却乐呵:"台上扮丑角逗观众,台下养养花逗自己,这不比唱戏轻松?"

还有些老艺人爱上了旅游。关肃霜的女儿曾透露,母亲退休后成了"驴友",背着相机到处跑。去云南看雪山、到江南逛古镇,拍了上万张照片。有次在大理,她穿着民族服饰坐在洱海边,被游客当成了当地的"文艺奶奶",拉着要合影。关肃霜笑着打趣:"以前在台上被人看,现在在台下看世界,这才叫生活!"

传承派:退休不退艺,甘当戏曲"摆渡人"

除了继续唱戏、享受生活,更多老艺术家选择了另一条路——当"传帮带"的引路人。杜近芳退休后,把工作室变成了"戏曲课堂",每周固定开课,免费教孩子们学戏。有个小徒弟特别调皮,学了两天就想放弃,杜近芳没批评他,反而讲起自己学戏时挨打的故事,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慢慢地,孩子爱上了京剧,现在已经成了戏校的尖子生 。

赵燕侠更是把"赵派"艺术编成了教材,详细记录每个动作、每句唱腔的要领。她说:"我可以退休,但京剧不能退。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想学,我就教到最后一刻。" 这些老艺术家就像戏曲长河里的摆渡人,把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京剧老艺人的退休生活,看似各有各的精彩,实则都离不开一个"戏"字。有人在台上继续发光发热,有人在台下守护艺术火种,还有人把对戏曲的热爱,化作对生活的热情。下次再听到京剧唱腔,不妨想想这些可爱的老艺术家——他们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戏比天大",退休后依然活得热气腾腾!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