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退休后不躺平!有人组班再掀戏曲热,有人活出神仙日子
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 浏览量:4
说起京剧,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台上唱念做打、风光无限的京剧老艺术家,退休之后都在干啥?有人说,退休不就是在家养老吗?错!这些梨园名角儿的退休生活,比电视剧还精彩!有人拉起新班子继续唱,有人把日子过成了诗,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些京剧老艺人的"退休图鉴" !
老戏骨退休不褪色,重挑大梁再闯江湖
京剧传承两百多年,以前的艺人哪有"退休"一说?唱不动了、观众不爱看了,自然就退居幕后。可到了现代,有了剧院团和退休制度,不少老艺术家到了年纪就得"交棒"。但你以为这就是艺术生涯的终点?大错特错!
像童芷苓、赵燕侠、杜近芳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在特殊年代被迫离开舞台。好不容易熬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回聚光灯下时,却发现自己到了退休年龄。换做别人可能就认命了,可他们偏不!童芷苓当年那可是上海滩的"京剧女王",扮相惊艳、唱功了得;赵燕侠独创的"赵派",把花旦戏唱出了新境界;杜近芳更是梅兰芳大师的得意门生 。这些老戏骨一拍即合——既然剧院退休了,咱就自己组班单干!
他们拉起新班子,带着徒弟们全国巡演。消息一传出,戏迷们激动得不行!一票难求的场面堪比现在的明星演唱会。记得有次童芷苓登台,台下坐满了从各地赶来的老戏迷,有人拄着拐杖、有人带着小马扎,就为了听她再唱一段《尤三姐》。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不少人红着眼眶说:"听一次少一次,值了!"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因为场地、资金等问题,这些民间戏班慢慢淡出了视野,但那段传奇经历,至今还在戏迷圈里流传。
洒脱派老艺术家:退休后把日子过成艺术
当然,不是所有老艺人都选择继续唱戏。有些艺术家退休后,彻底放飞自我,把日子过出了新花样。比如张春华,这位武丑大师在台上是"活灵活现的机灵鬼",退休后摇身一变成了"生活艺术家" 。他不爱应酬、不搞排场,就爱窝在家里侍弄花草。院子里种满了各种绿植,还专门给兰花搭了个小暖房。有次徒弟上门探望,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师父,您这哪是家啊,简直是植物园!" 张春华却乐呵:"台上扮丑角逗观众,台下养养花逗自己,这不比唱戏轻松?"
还有些老艺人爱上了旅游。关肃霜的女儿曾透露,母亲退休后成了"驴友",背着相机到处跑。去云南看雪山、到江南逛古镇,拍了上万张照片。有次在大理,她穿着民族服饰坐在洱海边,被游客当成了当地的"文艺奶奶",拉着要合影。关肃霜笑着打趣:"以前在台上被人看,现在在台下看世界,这才叫生活!"
传承派:退休不退艺,甘当戏曲"摆渡人"
除了继续唱戏、享受生活,更多老艺术家选择了另一条路——当"传帮带"的引路人。杜近芳退休后,把工作室变成了"戏曲课堂",每周固定开课,免费教孩子们学戏。有个小徒弟特别调皮,学了两天就想放弃,杜近芳没批评他,反而讲起自己学戏时挨打的故事,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慢慢地,孩子爱上了京剧,现在已经成了戏校的尖子生 。
赵燕侠更是把"赵派"艺术编成了教材,详细记录每个动作、每句唱腔的要领。她说:"我可以退休,但京剧不能退。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想学,我就教到最后一刻。" 这些老艺术家就像戏曲长河里的摆渡人,把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京剧老艺人的退休生活,看似各有各的精彩,实则都离不开一个"戏"字。有人在台上继续发光发热,有人在台下守护艺术火种,还有人把对戏曲的热爱,化作对生活的热情。下次再听到京剧唱腔,不妨想想这些可爱的老艺术家——他们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戏比天大",退休后依然活得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