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屠呦呦IP再升级!歌剧《呦呦鹿鸣》掀起科学艺术潮

更新时间:2025-05-01 17:00  浏览量:2

## 屠呦呦IP再升级!《呦呦鹿鸣》如何让科学巨匠"活"在当代年轻人心中?


演出提醒丨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民族歌剧《呦呦鹿鸣》演绎屠呦呦与


当82岁的屠呦呦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时,一部名为《呦呦鹿鸣》的歌剧正在中国各大剧院掀起一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风暴。这不是简单的传记式作品,而是一次对"屠呦呦IP"的深度开发与创新表达——科学家精神正通过艺术语言,完成与Z世代的情感连接。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以屠呦呦发明青蒿素为题材,是第一次以女科学家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早已写入教科书,但歌剧《呦呦鹿鸣》却挖掘出了鲜为人知的"少女屠呦呦"。舞台上,少年时期的屠呦呦在宁波老宅院中与中药结缘的场景令人动容,那段她因患肺结核休学,却通过阅读《黄帝内经》萌生医药兴趣的经历,让高高在上的科学家形象瞬间有了温度。制作团队耗时两年查阅屠呦呦的日记、同事访谈等一手资料,在歌剧中植入了她亲笔记录的"190次失败"实验笔记内容,这种"考据式创作"让科学精神有了可触摸的质感。


上海国际艺术节|歌剧《呦呦鹿鸣》讲述诺奖获得者的故事|呦呦鹿鸣|屠


更值得关注的是制作团队对科学IP的现代化解构。剧中创新性地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青蒿素分子结构,将枯燥的化学公式转化为美轮美奂的视觉奇观;主题曲《青青蒿草》融入电子民乐元素,在网易云音乐上线首周播放量突破500万次。这种打破"实验室白大褂"刻板印象的表达,恰恰击中了年轻观众追求"硬核知识+审美体验"的内容消费心理。


《呦呦鹿鸣》的成功绝非偶然。近年来,从《觉醒年代》让历史课本人物变身"荧屏爱豆",到《三体》科幻IP的破圈传播,严肃题材的年轻化表达已形成方法论:细节上追求历史真实,形式上大胆创新,传播上尊重圈层文化。该剧在B站推出的"屠呦呦手账素材包"衍生品,正是深谙当代青年"知识付费+社交分享"的双重需求。


当第三幕中屠呦呦为验证药效亲自试药的场景被演绎成咏叹调时,台下不少00后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应援。这一幕揭示了一个文化现象:当代年轻人并非排斥崇高,而是厌恶说教;科学精神需要从神坛走向剧场,从教科书走进网易云歌单。据统计,该剧巡演期间,相关高校生命科学专业的咨询量同比上升23%,这种"艺术引流科学"的效应或许比任何招生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从《呦呦鹿鸣》的爆红可以看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科学巨匠IP的开发需要完成三重跨越: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叙事跨越,从教育功能到审美价值的属性跨越,从单向传播到社交参与的互动跨越。当屠呦呦在歌剧尾声唱出"一株青蒿的梦想"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种让民族精神遗产活在当下的文化创新范式。这种创新或许能为钱学森、袁隆平等更多科学IP的开发提供启示——真正伟大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用最当代的语言重新讲述。


标签: 科学 升级 掀起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