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舞动云南:当街舞遇上“民族”

更新时间:2025-04-10 11:26  浏览量:8

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街舞作为充满现代活力的艺术形式,正与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音乐劲爆,阳光倾洒,在第八届中国舞蹈节上,云南街舞联盟的舞者带来了一支特别的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舞蹈中,舞者们运用街舞的动作结合佤族的甩头、扭腰特色动作,模仿佤族传统劳作舂米、伐木,让传统与现代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展现佤族人民勤劳的品质,体现出佤族人民对新生活的歌颂和对党的感恩。舞蹈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佤族的服饰、音乐元素,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听视觉感,让现场观众沉浸在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街舞是一种语言,编排老师将民族元素融入街舞创作中,用街舞讲述云南民族团结故事。

“我们生在云南,长在云南,展示我们云南舞者魅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民族元素与街舞高度融合,让云南的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在负责街舞《阿佤人民唱新歌》编排的徐老师眼中,这更像是一种“血脉觉醒”:“刚开始跳街舞时,追捧欧美、日韩文化的人比较多。而随着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大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昆明市西山区街舞俱乐部,来自各民族的舞蹈爱好者在这里参加街舞培训。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舞蹈技巧,分享各自民族的文化习俗。彝族小伙阿力教大家跳彝族舞蹈中的特色步法,傣族姑娘小玉则向大家展示傣族舞蹈的优美姿态,汉族姑娘晓敏也将自己在街舞学习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通过街舞这个共同的爱好,各民族的年轻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全国街舞大会的文艺汇演中,他们共同表演了一支融合了各民族舞蹈元素的街舞《团结花开》。舞蹈中既有彝族舞蹈的热情奔放,又有傣族舞蹈的婀娜多姿,还有街舞的炫酷动感,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云南,素有‘民族文化大观园’之称。这里生活着汉、彝、白、哈尼、傣等多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各民族的舞蹈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习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傣族的孔雀舞通过细腻的肢体动作,模仿孔雀的灵动姿态,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彝族的火把节舞蹈,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欢快起舞,表达对火的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佤族的甩发舞通过甩发、扭腰的动作,将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来,是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民族舞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斑斓底色。”云南街舞联盟常务副主任李嘉介绍说,“街舞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街头,它自由、随性、充满力量感。看似风格迥异的街舞与云南的民族舞,却有着奇妙的契合点。它们都以身体为语言,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与思想,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的表达方式。在云南,无论是盛大的民族节日还是日常的聚会活动,舞蹈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各族人民在舞蹈中释放欢乐,传递情感。街舞同样如此,当舞者沉浸在音乐节奏中,用身体舞动出各种炫酷的动作时,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情,这种共通的情感成为街舞与民族舞融合的桥梁。”

街舞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不再是单纯的外来舞蹈形式,它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成为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的新载体。通过将街舞与民族元素融合,不仅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