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秦腔名伶忆秦娥站上舞蹈舞台,舞剧《主角》将迎首演

更新时间:2025-04-02 07:33  浏览量:2

近日,改编自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舞剧《主角》在北京舞蹈学院完成了全要素排演。装扮得当的秦腔名伶忆秦娥站上舞蹈舞台,她的浮沉人生也铺展出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谱写出一场充满悲情与力量的命运交响。

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舞剧《主角》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演出。面对原著近78万字的鸿篇巨制,该剧编剧罗怀臻删繁就简,将原著凝练为1万字左右的剧本,保留了小说中人物最具戏剧性的命运节点:忆秦娥从放羊娃到秦腔名伶的蜕变、艺术团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沉浮、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的碰撞,将文学作品转化到舞台之上。

从排演现场可以发现,舞剧《主角》导演王玫摒弃了繁复的叙事技巧,用极简的肢体语言,在写意与写实之间构建戏剧张力。该剧用三段双人舞描绘忆秦娥的心境变化。在浪潮般的水袖舞中,忆秦娥与初恋封潇潇全程没有肢体接触,彰显着二人的克制与遗憾;她与刘红兵的短暂婚姻,则通过激烈的身体挣扎与不合时宜的掌声呈现,展现出这段感情的纠葛与无奈;忆秦娥与画家石怀玉在光影斑驳的画框间相遇,激烈与柔弱对撞的舞蹈语汇,将画家的艺术狂想与忆秦娥的传统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方面,该剧作曲赵博采用影视化的叙事手法,用功能性音乐来驱动情感流动。赵博还在创作中大胆引入噪音,将日常声响升华为音乐语言,在他看来,“只要能发声的物体,都是乐器。”舞台上,鼓风机的轰鸣与群演的窃窃私语交织成流言蜚语的声场,老式收音机的电流杂音转化为角色内心的绞痛,让观众在噪声环境中与角色共感情绪的焦虑与挣扎。

《主角》的舞台设计选择了“中度灰至黑”的渐变以及“浅灰向深”过渡的背景色调,并运用舞台影像完成空间跳跃,展现了忆秦娥从乡村到城市的艰难历程。练功房里明暗交替不停开关的门,也象征着忆秦娥的成长与蜕变,每一次开启与关闭,都在诉说着她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服装设计阳东霖首次在舞剧中大规模地使用粗麻土布面料,在他看来,这种未经精制的原始质感,恰是表现剧中秦腔艺人“野蛮生长”生命力的最佳语言。阳东霖保留了秦腔戏服的形制骨架,却颠覆它的材质与色彩,将蟒袍的华丽庄重转化为粗布麻衣的朴拙,将繁复精致的绣花改为立体的纹样拼接,打造出符合时代背景、具有传统韵味的创新审美表达。

据悉,舞剧《主角》将于5月9日至11日在天桥艺术中心迎来首演,接下来的时间里,主创团队将结合各方专业意见,对该剧进行进一步的打磨。

记者:韩轩,方非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