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戏曲

更新时间:2025-03-29 01:57  浏览量:5

## 幕启幕落间:论戏曲的永恒与刹那

帷幕徐启,水袖轻扬,一方戏台便成了大千世界。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最为独特的表达形式之一,历经千年沧桑而生生不息,恰似一株老树,年年发新芽。在这幕启幕落之间,戏曲文化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审美理想,成为我们文化血脉中最为鲜活的组成部分。

戏曲的永恒性体现在其程式化的表演体系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划分,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乃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经过数百年的锤炼与沉淀。梅兰芳曾言:"戏曲表演讲究'无动不舞,无声不歌'",这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使戏曲超越了时空限制。当观众看到演员一个卧鱼动作,便能体会人物内心的挣扎;听到一段西皮流水,便可感知情节的紧张推进。这种艺术密码的传承,使今人仍能与古人心意相通。

而戏曲的刹那魅力,则在于每次演出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瞬间。同一出《牡丹亭》,梅兰芳演来缠绵悱恻,张继青演来清丽脱俗;同一段《夜深沉》,不同琴师手下自有不同韵味。这种"戏无定本"的特性,使戏曲永远充满生命力。程砚秋晚年仍坚持"每天要重新认识角色",正是这种对艺术刹那性的敬畏,让戏曲永远新鲜。

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戏曲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年轻观众群体正在扩大,实验性戏曲作品不断涌现。如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保留昆曲精髓的同时,以现代审美重新诠释经典,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这证明戏曲文化完全可以在坚守本质的同时创新发展。

幕落时分,余音绕梁。戏曲艺术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既是凝固的程式,又是流动的创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活水。只要还有人愿意站上那方戏台,只要还有观众为之屏息凝神,戏曲文化就永远不会真正落幕。在这永恒与刹那的交织中,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文明最为深邃的艺术智慧。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