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戏剧育人,这所学校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出“海淀样本”

更新时间:2025-03-28 22:09  浏览量:5

3月27日是第63个世界戏剧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在北京天通苑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以美培元 戏剧育人”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建设现场会。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学校美育研究中心和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教育界、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近500人参会。活动聚焦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戏剧教育创新实践,集中展示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育新教育集团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果,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戏剧教育的未来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出“海淀样本”。

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洛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该校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的探索历程,“从学科渗透到课程体系化,从校园社团到社会联动,戏剧已成为撬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支点。”

作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和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育新学校始终将戏剧教育视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会上,校长陈国荣从育人理念、课程结构、实施路径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学校“全息浸润·多元生长”的三级戏剧课程体系——

融创基础课程

将戏剧元素有机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通过“读者剧场”“论坛剧场”等教学形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瓶颈,提升学生理解力与表达力。

延展生长课程

依托选修课与社团活动,打造音乐剧、英文戏剧等八大戏剧社团矩阵,引导学生从“参与者”逐步成长为“创作者”。

探界领航课程

为艺术特长生开设“博物馆·大剧院”课程、“名著艺读”项目,并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陈国荣强调,戏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育人的重要方式。学校通过鉴—演—创—研的实施路径,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塑造人格,在文化传承中增强自信心。

现场,国际戏剧教育应用与合作大会(IDEAC)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苏毅和育新学校执行校长卢青青宣布启动“百城千校戏剧教育‘执灯人’公益计划”,未来三年将面向全国培训万名戏剧教师,并捐赠百万册戏剧教材。

在集团化办学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戏剧教育的系统联动与资源共享成为关注焦点。副校长付胜利从制度创新与实践案例出发,分享了育新学校应对“跨学科整合”和“学段衔接”挑战的实践经验——

打破学科壁垒,构建集团内“学科戏剧资源库”,实现九大校区课程内容同步更新;

联动社会资源,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开展“青少年戏剧创客营”,形成“校园创作—剧场展演—社会反馈”的教育闭环;

强化教师赋能,邀请百老汇导演、高校专家驻校指导,通过跨学科教研、戏剧工作坊等形式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创新力。

付胜利进一步强调,戏剧教育必须面向人人。学校通过课内外双线并行、多样化表演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据了解,学校目前已创作推出原创剧目30余部,5部作品成功登上国家话剧院等专业剧场,累计获得市区级奖项50余项,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戏演、处处有戏学”。

现场会上,副校长兼戏剧课程负责人李雪如从学术视角,深入剖析了戏剧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独特育人价值:

综合艺术赋能

戏剧融合文学、音乐、舞蹈、视觉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审美场域”。

实验性学习

借助历史重演、未来推演等情境式教学,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体验化。

集体创造力发展

通过戏剧排演中角色分工、团队协作,引导学生在“安全空间”中实现个体表达与集体责任的平衡。

激发创新基因

剧本创作、即兴表演等形式打破思维定式,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李雪如以《一儒一世界》跨学科戏剧课程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科举制度异化”的现代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教育竞争中的价值观问题,最终实现“认知—经验—行为”的深度联结。

育新学校的十二年一体化戏剧课程,不仅为“双减”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范本,更在人工智能时代重申了教育的人文价值。正如陈国荣所言:“戏剧教育是一场美好的邀约,它让每个孩子在角色体验中向内探索,找到‘我’的独特价值,最终凝聚成‘我们’的力量。”

本次现场会还设置了戏剧课程成果展演、专家圆桌论坛、师生戏剧工坊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示了育新学校戏剧教育的教学理念与创新成果。

其中,教师编排的红色题材剧目《山路》引发广泛共鸣,书记张林瀛在接收采访时提到,“传统德育课程多通过理论灌输,侧重知识传授。而戏剧通过角色代入、情境体验,让现实参演者与戏中人物产生‘共情’,这种情感冲击远胜于课堂说教,也是戏剧教育的魅力所在,学校始终坚持‘戏剧是形式,育人是本源’的理念,不断推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把舞台变成课堂,也把课堂变成舞台,发挥戏剧教育的优势和魅力,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把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更好的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工作。”

会议最后,学校原创剧目《茉莉花香》在舞台上精彩上演,以四合院里的烟火温情,折射时代变迁中不变的人情之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未来,海淀区将以此次现场会为起点,持续推动戏剧教育与学科教学、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让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成长”本质,为全国美育改革书写璀璨篇章。

素材来源: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

摄影:尹硕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