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景山远洋教育集团戏剧工作坊:用少年的声音,为祖国写一首诗

更新时间:2025-09-08 14:08  浏览量:1

九月的风还未吹来,八月的阳光已裹着蝉鸣,为校园镀上一层炽热的期待。这个夏天,景山远洋教育集团以一场特别的戏剧工作坊,让年轻的心跳,在声台形表的淬炼中,与祖国的心跳同频——当青春的声音撞进历史的回响,当台词的温度融于家国的脉搏,集团用四个半天的专注,为祖国献上一场关于热爱与传承的告白。

为什么是“声音”

因为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2025年的夏天,我们站在两个重要历史坐标的交汇点:祖国发展的壮丽图景正徐徐铺展,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即将鸣响。那些为民族独立抗争的呐喊、为家国团圆燃烧的热血、为文化传承坚守的初心,从未远离。而“声音”,正是最直接的传承载体——一句深情的朗诵,能让百年前的“青春”再次滚烫;一段有力的台词,能让和平年代的少年读懂“岁月静好”的重量。

本次戏剧工作坊以“发声与台词训练”为核心,通过8月24日-8月28日四个半天的沉浸式学习,带领四十余名学生从“说话”走向“表达”,从“技巧”触摸“情感”,最终用四组朗诵作品,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用少年的声音,讲好中国的故事;用青春的热情,回应时代的召唤。

四个半天

我们如何“炼”出有温度的声音

工作坊特别邀请戏剧教育专业导师团队,设计“技巧+情感+文化”三维课程,让每一次发声都成为思想的共振——

第1个半天:唤醒身体的声音密码

从呼吸开始——学习“胸腹联合式呼吸”,让气息成为声音的“发动机”;在绕口令与气泡音游戏中,打破“不敢说、说不清”的障碍;对着镜子观察唇舌的力度,原来“字正腔圆”的背后,藏着对汉字最虔诚的敬畏。

第2个半天:台词里的“情绪密码”

“这句话是哽咽着说的,还是笑着说的?”“重音落在‘祖国’还是‘年轻’?”导师带领学生逐字分析经典文本,用“情境代入法”唤醒台词的生命力——比如读《月光下的中国》时,要想象自己是晚风,轻轻拂过长城的砖、西湖的水;读《我的祖国》时,要读出江河奔涌的力量感。

第3个半天:当台词遇见历史

结合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主题,导师带学生重读抗战时期的家书、诗歌,从“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怆,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激昂,感受“声音里的家国记忆”。学生还尝试将历史片段改编成短台词,在演绎中理解:“所谓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历史的共情。”

第4个半天:分组打磨为朗诵注入灵魂

四十名学生最终分为四组,分别演绎《青春中国》《月光下的中国》《我的祖国》《唐诗里的长安》《戏韵长歌》。从语气停顿到情感递进,从舞台站位到眼神交流,导师一对一指导——《青春中国》读出了“沉睡到觉醒”的张力,《唐诗里的长安》带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意,《戏韵长歌》则让传统艺术在当代少年口中“活”过来。

当四十个声音响起:这是属于少年的“家国叙事”朗诵,从来不是简单的“念稿子”。这不是一场表演,是一次“心灵的唤醒”从第一天的紧张拘谨,到最后一天舞台上的自信绽放,四十名学生的变化,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有人为了读准“汹涌”二字反复练习,有人为了理解“戏韵”去查了三天京剧资料,有人在排练时红了眼眶——原来“我的祖国”不只是四个字,是爷爷讲的抗战故事,是妈妈唱的红歌,是我们现在能安心读书的教室……

这或许就是戏剧教育的魅力:它不仅教会孩子“如何发声”,更让他们学会“为何发声”;它不仅培养舞台上的“表演者”,更孕育生活中“有温度的表达者”。当这些少年用声音传递对祖国的热爱,当他们的台词里沉淀着历史的分量,我们相信——这堂戏剧课,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成长课。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