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馆表演被指擦边,文旅部门:已叫停,餐饮该何去何从?
更新时间:2025-09-06 21:11 浏览量:1
近日,杭州一家夜场烧鸟酒馆凭借所谓的 “特色舞蹈表演” 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蹿红,然而,这场 “走红” 却并非源于正面的经营亮点,反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这家于今年 3 月 24 日开启试营业,仅在每日 18 时至次日 3 时开放的夜场烧鸟酒馆,从点评平台数据看,评分达 4.8 分,累计 2105 条评价,人均消费约 110 元,各项经营证件齐全,还推出了多样团购套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 “特色舞蹈表演” 却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从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中,我们看到的并非常规的才艺展示。女性表演者穿着清凉,与顾客互动中充满暧昧动作:让男性顾客抓裙摆后顺势靠向对方怀中、手持疑似棒棒糖物品让顾客含住一端后贴脸站立,甚至出现用头纱遮挡男性顾客后做出亲吻姿态,嘴唇直接贴向顾客嘴巴(顾客全程紧闭双唇)等场景。而面对女性顾客,互动方式则截然不同。这种表演,无疑突破了公序良俗的界限,打着 “正常舞蹈演绎,无不良引导” 的旗号,却被多数观众认定为低俗擦边。萧山区文明办工作人员称将核实此事,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介入处理。据萧山区文旅局工作人员称,已联合对酒馆进行检查,不存在涉黄问题,这家酒吧过度营销,已被叫停并进行约谈。
从网友评价中不难发现,多数人聚焦于 “美女跳舞”,对菜品口味和酒水品质提及较少,这充分凸显了酒馆 “表演为核心、餐饮为载体” 的经营倾向。不仅如此,酒馆的舞蹈表演分为免费观看和 “扫码观看”,但扫码后的收费标准与服务内容却不公开。这种模糊的操作,涉嫌诱导消费者被动消费,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与权益。
此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人指出餐饮行业的核心应是菜品和服务,该酒馆的做法完全本末倒置;有人从性别尊重角度出发,认为这种物化女性的表演践踏了表演者的人格尊严;还有人担忧这种模式若不加以管控,会带坏整个餐饮行业风气,使行业偏离正轨。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餐饮行业在激烈竞争下的畸形突围。当商家发现传统卖点难以吸引流量时,"表演经济"便成了新的突破口。但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饮鸩止渴的营销方式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某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新增"舞蹈主题餐厅"同比激增237%,其中23%因表演尺度问题遭到投诉。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消费主义的异化。当顾客举着手机追逐猎奇画面时,味蕾的享受反而沦为陪衬。米其林评委张伟指出:"真正的美食体验应该调动五感,而非让视觉刺激淹没其他感官。"这种现象在日本居酒屋文化中早有警示——部分"女仆主题店"最终因物化女性遭到抵制,促使行业回归"深夜食堂"的本真。
监管的灰色地带同样令人忧心。现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餐饮场所表演缺乏细化标准,使得"舞蹈互动"游走在合法与低俗的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建议,应建立"餐饮附加表演分级制度",对肢体接触程度、服装暴露面积等设置明确红线。
消费者的选择权更需得到保障。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主任指出,扫码付费环节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商家有义务事先完整披露服务内容与价格。目前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涉事酒馆整改所有付费项目公示流程。
这家杭州夜场烧鸟酒馆的 “特色舞蹈表演” 事件,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以低俗擦边博流量的经营模式,既违背了餐饮行业的本质,也传递了不良价值观,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损害了表演者的尊严。毕竟,只有坚守行业底线,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餐饮行业才能实现长久繁荣。你对这类现象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