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最大的副作用
更新时间:2025-08-18 14:19 浏览量:1
戏曲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极大影响了大家对读书和当官的态度!今天重温河南曲剧名戏《卷席筒》,当看到小仓娃即将赴死时,却遇到中了状元当官的哥哥曹宝山,于是剧情便开始一百八十度反转:他的哥哥重新断案,替他洗清了冤屈,一家人也落个团聚。此时我不禁若有所思——1,真是无戏不官,好多戏中基本都离不了当官的;2,国人对当官极大的狂热,应该完全来源于戏曲的影响。
若不信,你看《包青天》中的陈世美,他若不是中了状元,怎么会被皇姑看上,从而被招了驸马?你再看《桃李梅》中的玉梅,若不是她中了状元,又怎能为自家申冤出气?你再看《三娘教子》中的小倚哥,他若不是中了状元,他的三妈怎么会苦尽甘来,他再嫁的亲生母亲又怎会厚着脸皮回来找他?你还可以再看《状元与乞丐》,若不是文龙发奋攻读中了状元,他一家又怎能在叔叔一家面前扬眉吐气?你再看《司马貌告状》,司马貌兄弟二人若不是读书极好,又怎会进京求官?若不是他们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又怎会被别人陷害?你还可以再看《女驸马》,冯素珍若不是中了状元,怎么能结识公主?若不是善良又通情达理的公主成全她,她又怎能和心上人李兆廷结合?
可以这么说,千百年来国人通过戏曲的影响,对当官有了狂热和根深蒂固的执念:穷人认为只有当官才能过得富足,爱面子的人认为只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家里势弱的人认为只有当官才能不被欺负,胸怀天下的人认为只有当官才能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于是,于是,当官这个字眼不知不觉被深深植入了我们的基因中。
还可以这么说——古代的读书人把当官当成了成功的唯一目标,把当官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因为只要当了官就可以无所不能,一切美好的愿望也只有通过当官才能实现。而努力读书,就是当官的唯一途径。这个执念,小说《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更是把读书当官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有,国人对官员有天然的羡慕和敬畏。比如一个人邻居家的孩子若是当了官,哪怕是在天涯海角当官,一辈子也帮不上自己半点忙,他看到邻居也是艳羡的。一个人若是碰到了一个官员,哪怕这个官是外国、外省的官,根本管不住他,他对这个官也有三分的敬畏。
读书人只要刻苦,随便就能中状元,其实是不合情理的,因为过去的状元根本不是那么容易中的,这只是大家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另外,读书就能中状元,貌似只在古戏中出现的较多,现代戏中基本没有。我是河南人,看豫剧比较多,豫剧一般唱的是忠君爱国,讲的是温良恭俭让,教大家要仁义礼智信,正能量满满。但它的副作用,貌似就是影响了大家对读书、对当官的态度。
最后再总结一下:过去的人娱乐形式不多,基本就是看戏、听戏,所以好多人对当官的狂热,应该是受到了戏曲的极大影响。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