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跳出“声音执念”!歌剧表演的核心藏在……

更新时间:2025-08-28 15:33  浏览量:1

文 | 纪晨

在广州歌剧学会近期举办的“茗星歌聚苑”上,广州歌剧学会副会长、男中音歌唱家冯国栋带来了一场聚焦歌剧角色塑造的深度讲座。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专业演员、声乐教师、学生及歌剧爱好者们拆解了角色塑造的核心方法,揭示了歌剧表演中“演唱与表演融合”的核心要义。

跳出“声音”

重新定义歌剧表演的核心

“学声乐的人总把注意力放在声音够不够漂亮、音量够不够大、高音够不够高上,而舞台表演往往成了短板。”冯国栋在讲座开场就直指当前声乐教学的普遍痛点。他坦言,音乐学院的传统教学中,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长期处于脱节状态,即便有歌剧实践机会,也多集中在少数拔尖学生身上,多数人难以获得系统的角色塑造训练。

而广州歌剧学会的特殊构成,更让这种对系统表演训练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学会里,专业歌剧演员、声乐教师、学生与业余爱好者齐聚一堂,成员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会创始人邓韵最初定下‘不分阶层,热爱即准入’的宗旨,这一理念非常好——歌剧既要培养观众,更要助力从业者实现全面成长。”冯国栋介绍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此次讲座特意避开声音技巧,专注于表演分享,“发声固然是基础,但角色塑造才能让声音真正拥有灵魂。”

在他看来,歌剧演员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唱得好听”,还应是“演得可信”。“观众走进剧院,不仅是听旋律,更是看故事、看人物。没有情感支撑、没有性格特征的演唱,再完美的声音也难以打动人心。”这种对表演的重视,源于他多年舞台实践的感悟——从《茶花女》到《阿依达》,从歌剧到音乐剧,每一个经典角色的成功塑造,都离不开对人物深层逻辑的挖掘。

从文本到灵魂

角色塑造的方法论

“塑造角色,首先要让角色在你心里‘立得住’。”冯国栋将研读剧本、撰写人物小传列为塑造角色的第一要义。他强调,演员必须厘清角色的来龙去脉:“我从哪里来?我现在要做什么?我和其他角色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不想清楚,表演就会浮于表面。”

他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例,细致拆解:“费加罗为什么在伯爵家当仆人?是源于在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里,费加罗帮伯爵促成姻缘,之后他跟随伯爵,成为仆人。不了解这段前史,就演不出他与伯爵之间微妙的张力。”这种对角色背景的深度挖掘,是让表演脱离“千人一面”的关键。

西洋歌剧中的阶层属性分析,也是冯国栋特别强调的“隐藏维度”。“歌剧多以历史事件或经典文学为蓝本,阶层差异是塑造人物的重要依据。”他现场示范:贵族角色往往身姿挺拔,讲话节奏缓慢,“每一个字都经过思考,自带权威感”;底层人物则动作急促,眼神中带着不安,“因为他们时刻需要得到上位者的认可”。成为仆人的费加罗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他的唱段都很快。

在文本分析基础上,冯国栋提出“抓住戏剧爆发点”的表演原则。“不能从头到尾用力,观众会疲劳。”他指出,每个角色都有其性格高光时刻,这些时刻往往与音乐动机、关键唱词紧密结合。“演坏人不必全程龇牙咧嘴,在‘我诅咒你’这样的台词节点,用眼神和表情集中爆发,反而更有冲击力。”他以四五分钟的唱段为例,“全段最多只能有两三个高光点,其他时候要学会‘收’,通过铺垫让爆发更有力量。”这种张弛有度的表演节奏,源自对音乐结构与戏剧冲突的双重把握,也是区分专业演员与业余爱好者的重要标志。

跨界借鉴

生活与艺术的“养分汲取术”

“好的表演者都是生活的观察者。”冯国栋分享了自己师从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时的宝贵经验——从多元艺术形式和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老师带我们看油画、看电影、看京剧,告诉我们‘艺术是相通的’。”

郭淑珍曾告诉学生们,西方油画是观察人物动态的重要参照。“油画擅长捕捉历史事件的瞬间,画中人物的站位、姿态、表情,都是舞台调度的绝佳参考。”冯国栋以历史题材画作举例,“胜利者的昂扬、失败者的卑微,画家通过构图就能传递阶层与情绪,这和歌剧舞台的人物呈现逻辑完全一致。同时,画框和舞台很像,都是四四方方的。油画看得多了,也能帮助演唱者在舞台上更好地走位。”

电影与话剧则为角色细节提供了借鉴。“电影演员对微表情的处理、话剧演员对台词节奏的把控,都值得歌剧演员学习。”但他同时强调,借鉴不等于照搬,“看《麦克白》的不同电影版本,不是学某个动作,而是理解‘野心如何吞噬人性’的共通逻辑,再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表演语言。”

传统戏曲的“无实物表演”更是他推崇的精华,“京剧演员没有马能演骑马,没有门能演开门,全靠身段和意念。”这种对肢体语言的极致运用,对歌剧演员处理舞台无实物场景极具启发,“歌剧舞台也常有无道具的场景,借鉴京剧的身段逻辑,能让表演更具说服力。”

生活观察,被冯国栋视为“积累素材的永恒法门”。“在食堂看同学聊天,有的眉飞色舞,有的沉默寡言;在路边看行人走路,老人的迟缓、孩童的蹦跳,都是角色素材。”他鼓励年轻演员做“有心人”,“看到特别的人物特征,不用盯着看,而是记在心里,关键时刻它们就能转化为角色的‘标志性动作’。”这种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能力,正是让角色“落地生根”的关键。

链接

广州歌剧学会成为歌剧人才“孵化器”

冯国栋在讲座中传递的“让表演为声音注入灵魂”的理念,恰是广州歌剧学会多年来坚守的初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学会始终以“培养新人、传承歌剧艺术”为核心,通过持续搭建活动平台与倾斜资源,为年轻人铺就成长与展示的道路。学会每年固定举办学术交流与教学活动,最多时达11场,形式涵盖讲学、研讨与实践演出。这些活动以广东省内的专家为主力,他们坚持无偿授课,秉持“演着唱、演着教”的理念,摒弃纯技术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员提升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能力。

2020年,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段岭接手学会后,进一步延续这一育人思路,吸纳众多高校青年学子、歌剧爱好者及海归音乐人才(涵盖演唱与钢琴演奏领域)加入。通过常态化活动,学会负责人从中发掘有潜力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一对一指导,并推荐其参与各类音乐会演出,甚至引荐一批能唱善演的年轻学子登上音乐剧《青年孙中山》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践行“演唱与表演融合”的艺术追求。如今,广州歌剧学会已成为年轻歌剧人才的“孵化器”,用公益初心与专业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在歌剧艺术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持续为广东歌剧事业的传承注入鲜活力量。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