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80多年前,这些人用戏剧点燃郫都抗日烽火→

更新时间:2025-08-28 14:50  浏览量:2

“服任兵役是应尽的义务!”

“要保家卫国,必须服兵役!”

“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抗日战争的烽火全面燃起

山河飘摇间

郫崇二县的民众亦群情激昂

以文艺为锋、以赤诚为火

掀起了抗日宣传热潮

今天

一起来了解

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的

1

吉祥寺里排演救亡剧

蜀地乡间唤醒爱国心

1939年,“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迁来郫县,郫县县长陈彝亲自指定新场(后称新民场)的吉祥寺作为剧校校址。当年年底学校增设音乐科,更名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以下简称“剧校”)。

剧校校长熊佛西是一位进步人士,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剧校里建立有中共党支部,师生党员共15人。在党支部的组织和推动下,剧校成立了“表证剧团”,经常深入到农村、场镇进行抗日救亡的演出。

▲熊佛西和他剪贴的报刊。图片来源:郫都区史志办

剧校迁到吉祥寺才半个月,“表证剧团”就在6月1日进行一次“新场联谊公演”,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新凤阳花鼓》《睁眼瞎子》《渡黄河》4场剧,当地来观看的民众达2000多人次。

“七七”纪念活动中,“表证剧团”开展了一次“旅行公演”,到郫县和崇宁县两个县城公演《群魔乱舞》四幕剧,先后演出4天8场,观众之多,为两个县城空前的盛况。

“八一三”纪念活动中,“表证剧团”又在吉祥寺里的“露天实验小剧场”演了三幕戏,由该校留校学生演出的《干不了也得干》和剧校附设平民学校演出的《通州城外》,轰动了新场和周边的万寿场(今属唐元镇)、马街、三道堰等场镇。

▲剧校学生合影。图片来源:郫都区史志办

“表证剧团”在吉祥寺期间演出的剧目有《大刀王三》《中华民族的子孙》《放下你的鞭子》《后防》《睁眼瞎子》《渡黄河》《枪毙阿Q》《青纱帐里》《保护卢沟桥》《刽子手》《家破人亡》《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十多种,大大激起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放下你的鞭子》剧照。图片来源:郫都区史志办

尤其是王云阶先生指挥演唱的《黄河大合唱》组歌,从延安传入四川后,首先在新场公演,以后又在万寿场、三导堰等场镇公演,接着又将《黄河大合唱》搬进成都,迅速传遍全川,歌声极大地振奋了四川人民的爱国热情,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了戏剧“在战时是动员民众最有力的武器”的战斗作用。

成都的空军飞行员知道后,大受感动,有一天特驾机从成都方向飞到新场吉祥寺上空,投下许多袋酥脆花生米,表示对剧校师生们的感谢。

校长熊佛西还亲自到郫县县城,在机关法团联席会议上作了题为《抗日——吾人之使命》的演说,激昂慷慨地讲了3个多小时,反响强烈,为郫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剧校师生的努力宣传,郫县人民的抗日激情空前高涨,1940年7月,剧校师生和新民场当地群众一起,在新民场公园里建立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2

办夜校传革命思想播火种

慰军属献真情公演暖人心

中共剧校支部为了更好地在农民中培养积极分子,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与部分进步学生一道主办平民学校(又称农民夜校)。夜校共设三个班,即青年班、妇女班和儿童识字班,经常参加学习的有五六十人,多是吉祥寺附近的农民子弟。教学使用的教材由教员自编自讲,教学内容以识字为主,结合时事,结合抗日救亡,学习历史、地理知识。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夜校还要教唱歌曲,排练戏剧。“好男儿要去当兵汉,好铁打针针才不弯”“手把锄头锄野草,除去野草好长苗”等歌曲,至今还在新民场附近流传。

剧校党支部还特别注意组织夜校学员学习《新华日报》,向农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在农民中播下了革命种子。

夜校学员江文成、黄维楷等深受影响,思想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二人分别担任了吉祥村和鹅项村村委会主席。

▲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图片来源:郫都区史志办

为了鼓励抗战,1940年复兴节的时候,剧校师生们在新民场举行“慰劳抗战将士家属大公演”。演出了《青纱帐里》《父女兄弟》《刽子手》等剧。同时,党支部发动党员和进步学生捐款购物,慰问抗战将士家属,并向军属献诗、写慰问信。共产党员张忠诲在献给军属的诗中这样写道:“送你几把面,送你几盆糖,父老啊,你不要惊慌,我们虽不认得你,可知道你的儿子在打仗,为国流血在战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剧校师生们的进步活动,尤其是中共地下党剧校支部工作的积极开展,触怒了当局,他们视剧校为“赤色染缸”,决意扼杀。遂以“教厅现为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川省工艺及艺术教育”为由,于1941年2月,强行将剧校停办。

剧校虽然停办了,剧校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战斗,他们纷纷转到新的地方,踏上不同的战斗岗位,继续坚持斗争。

熊佛西先生去桂林,陈白尘留成都,丁易下武汉,刘盛亚去渝州。施明、皮玉清、程素芬、胡玉方、刘介如经党组织的安排相继去延安。龚仪宣、曹泽清等留在成都从事地下斗争。刘沧浪、李天济、徐昌霖、周特生、高群、贺学励等投入戏剧艺术和舞台工作。汤沸、屈楚奋斗在出版事业。张忠诲、陈在华、廖正斌、杜皋翰跨入了教育行列……

数十年时光流转,彷佛还能见到这样的场景:郫县新民场吉祥寺内,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组建的“表证剧团”,以舞台为战场,用一幕幕剧作、一曲曲旋律传递抗敌壮志。他们走村串户宣讲,他们引吭高歌明志,将抗日的火种播撒在每一寸乡土……

一声声救亡呐喊凝聚起磅礴力量,一步步坚实行动汇入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直到今天,剧校党支部和进步师生们这种“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地从事学习和抗日宣传的精神”还深深地铭刻在成都和郫县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人们前进。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