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微”捧出多彩假期
更新时间:2025-08-27 19:13 浏览量:2
为丰富辖区孩子的暑假生活,解决双职工居民等的暑假看娃难题,夏县夏都温泉社区在辖区开办了暑期公益托管班,以“一核四微”治理模式,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微组织、微阵地、微管理、微力量为支撑,将党组织服务延伸到暑期公益托管班领域,为辖区孩子打造了一个安全、快乐、多彩的假期。
微组织“多能”
该社区将辖区健身、舞蹈、旗袍队等文艺团体编成6支“微组织”,为其赋予新使命,这些微组织的党员、文艺志愿者们除了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还从台上走下来,来到暑期托管班,为孩子们上艺术课。
“台上表演,台下教学”,这已成为该社区文艺党员、志愿者的生活常态。健身队党员安水玉等人,不仅为居民表演文艺节目,还定期为托管班的孩子上舞蹈课;鼓舞队党员薛艳红等人为孩子们上音乐课,教孩子们识乐谱,感知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等元素;旗袍队党员李淑云等人教孩子们剪纸、做手工……这些党员、文艺志愿者在进行“才艺输出”的同时进行“教学输出”。这样的双重身份,不仅丰富了“微组织”的服务内涵,更激发了孩子们学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微阵地“焕新”
夏都温泉社区整合资源,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区、未成年活动区、夏都书屋、舞蹈排练室等阵地充分利用,作为托管班孩子学技能的重要场所。
该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二楼是托管班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围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双主线,社区精准设计六大课程模块(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科普活动、红色教育、剪纸绘画、户外研学),居民点赞该课程设置“孩子开心,家长省心”。
“红色书屋”内,开设了“党员领读日”“亲子共读课”,让党建与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阅读到丰富的图书,还能在党员的带领下,接受革命教育。
社区还利用舞蹈室、科普空间等功能室,进行分区教学。针对50余名儿童(82%为双职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差异化需求,设计低龄组绘本共读、学龄组科创实验等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
微管理“精进”
社区通过精准对接孩童需求,构建了一个集教育、娱乐、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学业与兴趣并重。托管班围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双主线,精准设计课程模块,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志愿者与专业教师携手,为孩子们提供“1对4”的精准辅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同时,科普活动、红色教育、剪纸绘画等特色课程的开设,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安全保障无死角。在暑期托管班实行“双签到”接送制度,并安装无死角监控,全方位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此外,社区还高度重视应急救护能力的提升,在托管班开班前,专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参加应急救护培训,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资源整合显成效。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链接教师、大学生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12名专业人员,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舞蹈室、科普空间等6类功能室,打造分区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促进了社区内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合作,共同为孩子打造快乐多彩暑假。
微力量“汇聚”
在社区党总支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等纷纷参与进来,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托管班贡献力量。
社区注重引导,安排为托管班提供后勤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加强与家长、老师、志愿者等的互动交流,认真听取、收集办班意见和建议,不断采纳、运用,使托管班从单一的看护孩童拓展到了文化传承、教育引导、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在满足孩子及家长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社区公益托管是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窗口。夏都温泉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韩宁表示,社区将以暑期公益托管班为载体,持续深化“一核四微”模式,通过党员带动、志愿者参与,让“微治理”释放更大能量,在机制和服务上不断创新、精耕细作,让社区暑期公益托管班从“有”到“优”,实现家长有所托、孩子有所获,真正撑起辖区孩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蓝天。
□记者 李爽 文图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