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小白到上台演出,他们用了多少步?
更新时间:2025-08-25 17:25 浏览量:1
今年暑假开始,舞美设计师吴昊雯就忙着捣鼓用纸板制作吉他、贝斯、架子鼓、键盘等乐器,准备给孩子们上台用。今年和去年,她都参与了古美路街道原创青少年戏剧的幕后工作,她也是孩子们眼中的“手作太太”。
灯光亮起又熄灭的剧场之外,活跃着一群鲜少站上舞台中央的“幕后英雄”。他们不做昙花一现的演出,而是用整整十个月的时光,专业而温暖地“孵化”着青少年的心声,他们就是《爆裂青春》戏剧背后的筑梦团队——闵行区古美文体联合会的成员。
古美文体联合会旗下有二十多支老年文艺团体,挖掘并汇聚了很多社区艺术达人,是古美居民的艺术家园。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让他们成为古美社区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2010年起,从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刚毕业的易蕾及其团队就在古美路街道做了很多戏剧活动。
近两年,古美文体联合会成功申请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打造的“帮侬一把”综合帮扶项目,并结合附近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校区带来的戏剧资源,创立“青春剧变”项目。参与对象为古美的孩子们,也将影响力拓展至孩子背后的整个家庭和社会。
继去年《自由之城》成功面向社会展演,今年,团队邀请合作过的青少年社工、心理咨询师、心理剧老师、戏剧教育老师、编剧、导演、舞美、音乐制作等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也是团队多年的合作伙伴和朋友。易蕾笑着说:“我们希望用专业级别的制作水准,来对待孩子的珍贵演出。”
“爆裂不是破碎,是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在心里长成了光。”这次《爆裂青春》,在主题上更贴近校园现实,情感表达更锋利,形式更多元。主创人员大胆尝试音乐剧形式,带孩子们走进专业录音室录制唱段;并运用AI动画短片创新呈现项目历程。
今年特别引入了拥有戏曲专业背景的上戏校友李政宽,由他来把控整个作品的风格。他创作的歌曲《武家坡》曾登上春晚,如今也是一位国风唱作人。他认为,戏曲对表演本质的精研,能帮助孩子们更专注于真实情感的表达,而非追求表面的“演得像”。
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也便于运输和安装,实现孩子们的巡演梦,这次的舞美设计更为简洁和具有实用性。“去年演出结束,我们给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带孩子们走出古美,走出闵行,去其他区演出。我们今年也做到了。”易蕾说。8月17日、21日,古美的孩子们如约登上宝山区的舞台,为更多孩子和家长隔空对话。
一系列创新标志着团队带领孩子们在艺术表达深度和真实勇气上的一次集体“爆裂”式成长。看到观众都沉浸在演出中,易蕾还有一个小目标,“我们计划将演出从现在的40分钟拓展到90分钟,让更多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以古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古美文体联合会开展了持续近10个月的戏剧工作坊、心理工作坊等活动。这里不仅是排练场,更是一处安全、开放的“表达空间”。心理导师、戏剧老师在此引导孩子们释放情绪、分享困惑,特别是围绕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同伴交往等真实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
“我们教的不是表演,而是用戏剧帮助孩子拥有表达的窗口和能力。”所有活动都服务于这个目标——让孩子们找到安全表达心声的方式。
孩子们在工作坊中流露的真实故事、困扰和渴望,成为《爆裂青春》剧本最珍贵的灵感源泉和情感内核。专业编剧并非凭空创作,而是倾听、采集、提炼孩子们的声音,将其结构化为戏剧冲突。参与的孩子们感触很深:“剧本写出了我们孩子的想法……老师们听见了,放在心里了。我们很开心。”
当专业编剧写出的台词被真实的11岁男孩说出口,在剧场这个空间里,体验感是非常强烈的。角色林乐星和她妈妈之间的冲突,以及最后他在乐队演出现场对妈妈吐露的心声,让在场观众,特别是家长们,有很深的体会。
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一个有点害羞的女孩到不再害怕走上舞台,乐队键盘手周小雨的扮演者小天说,“这些进步给我带来了巨大信心。”
而扮演乐队贝斯手赵子钰的演员小林则感觉时间太短,“如果有机会,希望这个故事做得更充实。我还有很多关于这个故事的想法。”
掌声落下,幕布合拢,《爆裂青春》并非终点,而是深耕社区的生动注脚。扎根于此,心系少年,他们将继续用专业与热忱,让每颗年轻的心,都有被世界温柔听见的可能。
供稿:古轩
编辑:林心怡
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