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六家院团联动 秦腔声动秦岭 秦岭·秦人·秦声——第三届乡村戏曲大舞台精品剧目展演在周至圆满落幕

更新时间:2025-08-25 17:28  浏览量:2

秦人歌秦声,秦声壮秦岭。8月24日晚,周至水街灯火璀璨、戏韵悠扬。随着“梅花奖”得主屈巧哲、侯红琴等12位秦腔名家进行名段清唱,“秦岭・秦人・秦声——第三届乡村戏曲大舞台精品剧目展演”圆满收官落幕。

这次精品剧目展演是周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服务需求的生动实践。通过两地六家剧团联动、经典剧目展演、非遗文化展示与农特产品展销等多维融合,打造出一场高水准、广辐射、深融合的文化盛事,既为群众提供更加“解渴”的优质文化服务,更以文旅消费为引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院团联动 名家云集

本次展演打破地域与院团界限,集结了秦腔领域的“黄金阵容”——由西安三意社、西安易俗社两大百年剧社领衔,携手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兰州市秦腔剧院、西演青年团及周至县剧团共六家专业院团,开启了一场“五天十场大戏”的秦腔狂欢“盛宴”。

从《出棠邑》的悲壮豪情、《哑女告状》的细腻共情,到《火焰驹》的传世经典、《狸猫换太子》的跌宕剧情,再到《龙凤呈祥》的喜庆祥和,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让戏迷过足“戏瘾”。而名家清唱晚会,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名家们字正腔圆的唱腔、韵味十足的表演,赢得台下掌声雷动。

舞台之上,“新老同台” 成为一大亮点:平均年龄仅19岁的西演青年团演员,以灵动台风展现秦腔新生代的活力;年过六旬、从艺45年的“老戏骨”则坚守初心,用精湛技艺诠释传统戏曲的深厚韵味。这种“薪火相传”的画面,既是秦腔艺术底蕴的生动呈现,也彰显了新时代戏曲院团“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展演期间现场观众累计超20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百万,成为秦腔圈的“现象级活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易俗社、三意社的名家演出,唱腔、身段都是顶级水准,真是大饱眼福!”周至本地戏迷的感慨,道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

南北呼应 文旅融合

展演的选址落地周至文旅地标“周至水街”,与焕新升级的“烟火巷子”隔沙河相望,构建起“南北呼应”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南广场上,秦腔唱段激越高亢,梆子、板胡声穿透云霄,西北戏曲的豪迈气魄扑面而来,戏迷们围坐台下,跟着节奏轻和,氛围感拉满;北广场中,《烟火人间》等情景剧目以现代叙事手法演绎生活百态,青砖黛瓦间、小桥流水旁,游客穿梭其中,既能感受传统建筑的雅致,又能体验现代戏剧的趣味,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南一北、一古一今”的布局,不仅让周至水街“中国非遗体验地”的文化内涵愈发凸显,更有效延长了游客驻留时间。“白天看秦腔大戏,傍晚逛烟火巷子,晚上还能在水街赏夜景,一天的体验丰富又充实,完全不想走。”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如是说道。

农文互促 产业增效

本次展演以“文化引流、产业增效”为核心思路,创新打造“看大戏+游周至+品美食”的多元体验模式,让文化热度转化为经济活力。在舞台南广场周边,周至农特产品展区人头攒动:猕猴桃果汁、果干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凉皮、饸饹等特色小吃香气扑鼻。地道的风味不仅让游客驻足品尝、拍照分享,更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展演期间水街周边农特产品销售额较平日大幅增长,“秦腔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实现了“一场展演激活一片产业”。

此次活动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串联起旅游、农业等产业,既提升了地域文化影响力,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能。

未来,周至县将继续深耕地域文化沃土,持续叫响“源来周至·多来多福”文旅IP影响力,提供更多贴近百姓、滋养心灵的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让周至“戏窝子”品牌响彻西北,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且深厚的文化活力。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