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机器人运动会再掀高潮 人机演绎经典舞蹈《秦俑魂》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8  浏览量: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20世纪90年代,一级演员黄豆豆在瑞士表演独舞《秦俑魂》,获得国外观众热捧。今天,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集体舞蹈项目上,北京舞蹈学院与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代表队在以人机共舞的形式再现这个经典舞蹈。

8月15日,国家速滑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集体舞蹈项目,北京舞蹈学院与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代表队表演《秦俑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鼓声响起,9台人形机器人“光子”身披3D打印的秦俑战甲,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演员共同摆动双臂,跟着节奏起舞。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一侧,这支机器人群舞节目刚开演,看台上多位观众就打开手机拍照,还有离比赛区域较远的观众索性掏出望远镜观看。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机器人合作表演。”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单思涵介绍,让机器人与舞蹈演员保持统一节奏演出这支经典舞蹈并非易事。在他看来,舞蹈编排期间最大的难点在于,将舞蹈演员兼有刚与柔的动作投射到机器人身上,再让调试后的机器人成组表演。

单思涵说,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演员需要给工程师科普《秦俑魂》的舞蹈重点,而工程师则需要向舞蹈演员科普机器人的结构,双方“一点点尝试,去磨合,去推翻,再一点点往前走”。

在国家速滑馆地下,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徐钦与同事将结束表演的机器人集中运往机器人储藏间存放。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演的9台全尺寸机器人已经完赛,“就等着颁奖典礼了”。

8月15日,国家速滑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集体舞蹈项目结束后,人形机器人“光子”退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记者在储藏间看到,机器人的秦俑战甲后背部分采用了小孔透气的面料。徐钦解释,那里是机器人的散热区,在设计表演服装之初,团队就考虑到了机器人散热的问题,机器人后背、关节连接处等地方都做了特殊处理。

徐钦还提到,人机共舞版《秦俑魂》编排首先需要舞蹈演员穿上传感器跳舞,工程师录制数据后再转换成机器人能够识别的文件,最后拷贝到机器人身上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根据舞蹈演员合练的节拍以及背景音乐的时间,调整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否则机器人会出现“自己打自己手”的情况。

为了保证更佳的比赛效果,技术团队还从湖北多运了4台备份机器人。不过,等队伍在比赛场内实地测试时,又面临新的难题:信号干扰。徐钦说,原先机器人通过连接Wi-Fi热点进行控制,受到现场信号干扰后,技术团队连夜制作了新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当于机器人无须联网,直接定点发射与接收信号。

“人的身体结构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技术开发是无限的。”单思涵说,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下,未来会有更多的演出场景用到机器人,演员们可以借用机器人的身躯在另一个维度上传递情感,传递美。

8月14日晚,国家速滑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演员与机器人表演。组委会供图

首届世界机器人运动会8月14日开幕。8月15日至17日3天的比赛中,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机器人参赛队伍将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参赛机器人将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