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青菏街道北邵社区:一曲戏韵 满巷温情
更新时间:2025-08-09 13:21 浏览量:2
“眼神专注坚定,尤其在‘挂帅’核心段落,唱腔要铿锵果敢,嗓音要浑厚有力……”近日,走进曹县青菏街道北邵社区戏曲班,曹县文化馆副馆长马松梅正向学员讲解豫剧名曲《穆桂英挂帅》的学唱要点。
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北邵社区以戏为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文化书院、开办戏曲班,形成了“引名师强根基、育骨干赋动能、活课程润民心”的基层文化书院建设模式,打造了“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课程”的文化生活新常态。
引名师强根基 筑牢专业传承主心骨
为建设高品质文化书院,北邵社区积极“走出去”引进专业力量,与曹县文化馆、老年大学等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特别邀请马松梅领衔组建戏曲教学培训核心团队。
团队严格把关艺术水准,精心设计核心课程体系,着力培养社区骨干学员。他们不仅带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以专业性、权威性为社区戏曲文化活动注入“强心剂”,确保书院戏曲活动的专业高度和优秀品质,成为点燃传统文化在基层传承的“火种”和引领方向的“灯塔”。
育骨干赋动能 激活内生管理新引擎
前些天邻居王大姐来我家,邀我去戏曲课堂参观学习,她还做我和其他5个人的陪练和指导老师,可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北邵社区居民李姐在戏曲班找到了乐趣。她口中的王大姐,是社区文化书院戏曲班的5名学员骨干之一。
戏曲班精心选拔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热心学员担任“文化助理员”。他们发挥熟悉社区环境、贴近居民需求、热爱文化事业的独特优势,深度参与书院日常运营管理,承担课程通知联络、场地设备维护等事务,既有效分担了书院的管理压力,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扎根社区的“文化志愿者”和具有潜力的“种子讲师”,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内生机制,为书院的长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活课程润民心 构建常态滋养主渠道
“来到戏曲班,就像在家一样,这里聚集了一班兴趣相投的好朋友,老师专业、课程全面,业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了。”一位居民说。周末,准时来上课的居民有近20名。
文化书院戏曲班以面授为主,精心构建“内容体系化、时间常态化、教学分众化”的戏曲教学体系。内容上,以广受欢迎的豫剧为教学核心,系统教授唱腔、身段、表演等基础技能;同时引入舞蹈、歌剧片段赏析与学唱、基础乐理、舞台化妆、音乐伴奏等艺术门类,强化排练实践与成果展示环节,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时间上,实行每天晚间、周末上午准时开课制度,形成稳定、规律的学习节奏,便利中青年和老年居民参与,显著提升学员粘性与活动持续性。教学方式上,初步探索分层教学,根据学员基础提供差异化精准指导,确保教学实效。
一曲戏韵,满巷温情。曹县青荷街道北邵社区文化书院以戏为媒,将戏曲班打造成为凝聚邻里情感、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明素养、满足精神需求的坚实平台与精神家园,让高品质的文化滋养持续浸润居民心田,涵养社区精神家园。
菏泽日报 记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