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韵辙
更新时间:2025-08-06 01:55 浏览量:1
中国歌谣诗词讲究韵辙由来已久,这是由拼读形成的单音节的汉字的美学追求引发的。所谓拼读,是指由声母到韵母的声音融合的过程。人们习惯把声母称作字头,称作字尾,把由字头向字尾过度的过程称作字腹。这样,字头、字腹、字尾就是汉字声腔的三个部分。
字头是汉字音节发音的起始部分,通常以发音部位可以分成五类:即唇、舍、牙、齿、喉。
以国家音标,
唇音包括:b p m f四种
舍音包括:d t n l四种
牙音包括:j q x三种
齿音包括:z c s zh ch sh r七种
喉音包括:g k h三种。
歌唱诗词都讲究字头要短、轻、准。戏曲的梆子腔剧种强调字头的爆发力,所以,也把念字头叫咬字,有“咬字千斤重”的要求。
字头虽然也有各地方言的不同,但是,它更多体现汉语的整体风格,对汉字美学的塑造往往不及字尾。
字尾是汉字音节发音的收尾部分,这是区分汉字地方方言的重要依据,是汉字美学的最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随着汉字读音的变化,字尾往往都有各个时期的特点,这些有各个时期的韵书作依据。研究字尾规律的的学问就叫做音韵学。
音韵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不过,在实际中,凭借音韵谋生的说唱戏曲艺人们总结自己的体会,因繁就简,提出了“十三辙”的音韵理论,就成为了中国俗文学艺术的通用韵辙。
所谓十三辙与国际音标对照具体如下:
1,东,中东辙:eng、ing、ueng(weng)、ong、iong。这个辙属后鼻音,同韵字很多。
2,西,一七辙:i、ü、er。这个辙口型较小,托腔时注意适度地打开口腔,调整气息。
3,南,言前辙:an、ian、uan、üan。。此韵虽属宽韵,但口形较大,带有鼻音,音位不准会使软腭下降,把较多的气息挡入鼻腔,影响发音的能力。
4,北,灰堆辙:ei、uei(ui)。这个韵位居上腭中部,口形稍深,音色较暗。如有稍长的落音,应适当予以移位,用“ai”的感觉唱“ei”音,可增加声音的亮度。
5,坐,梭波辙:e、o、uo,这个辙好,发音声音也响亮,但必须掌握口型,否则就会变韵。
6,俏,遥条辙:ao、iao。这个辙是自然形态的的“嗷”,由于双唇外鼓,增加了口形深度,增加托腔以至收声的气息十分不容易,就有些不稳定。
7,佳,发花辙:a、ua、ia。这个音属于大口型,响点在上口盖中部,
8,人,人辰辙:en、in、uen(un)、ün。这个是带鼻音的韵辙。
9,扭,由求辙:ou、iou(iu)。这个辙的韵母“ou”音,首先使双唇呈撮口状,加长了发音管体,口形加深,音位稍后,缺乏洪亮度,因此常以“ao”结束。
10,捏,乜斜辙:ê、ie、üe。这个辙口的声音效果很好,既有响度又有亮度,它的位置在硬腭前面上牙龈后面。
11,出,姑苏辙:u。这个辙口为撮口音,口型深。归韵不要完全依照“u”,要用“嗷”的感觉去唱“呜”音,即可改变声音的响亮度,发音也比较容易。
12,房,江阳辙:ang、iang、uang。这个辙属鼻音字,但比“中东”辙、“壬辰”辙音位靠前,且音口形略显宽大,位置稍后。
13,来,怀来辙:ai、uai。这个辙有较理想的声音效果,但收声要有“收”的感觉,要逐渐收敛,以防强音到底。
为了记忆方便,编了顺口溜“东西南北坐俏佳人出房来”
十三辙基本综合了汉语主流的湖广韵和中州韵,也就是元明清以来的主流官话,但是对各地方言概括并不那么准确。比如融合了晋语方言和中州语的西北主流方言就并不完全合乎十三辙,下面试就西安乱弹的韵辙做点探讨。
具体来说:
1,言前辙、江阳辙、发花辙、梭波四辙非常规矩,并不跟其它韵辙相混;
2,中东辙、言前辙这两个辙因为都是鼻音,所以不论二黄,还是梆子腔都经常互用;
3,姑苏辙、由求、遥条辙这三个辙都是喉音,只有口型大小的差别,所以经常互用;
4,一七辙、灰堆辙、怀来辙、乜斜辙这四个窄韵都是小气息,口型较小,所以也经常互用;跟这四个韵辙互用得还有西安乱弹常用的须臾辙、自此辙、知世辙等韵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