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舞动天山 经典永驻——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巡礼

更新时间:2025-08-07 09:26  浏览量:1

7月18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精品剧目媒体见面会现场,王宏伟(左三)、佟丽娅(左四)、李敏(左五)等名家共话艺术创作。

7月22日,舞剧《乐和长歌》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演出。

7月24日,芭蕾舞剧《红楼梦》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

8月2日,美国何塞·利蒙舞蹈团在乌鲁木齐京剧院演出《舞蹈礼赞》。

8月4日,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典范”的《丝路花雨》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王畅彤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以舞为媒,天山脚下共绘文明交流新图景;以艺通心,丝路古道共谱美美与共新篇章。

7月20日至8月5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起一座连接东西方文化的艺术之桥。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艺术家齐聚新疆,献上26个剧目52场精彩演出。17天里,近6万人次走进剧场观演,各类配套活动惠及各族群众及游客超20万人次,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千万。

著名歌唱家王宏伟与编导大师张继钢等在大师课上与文艺青年畅谈艺术理想;演员佟丽娅通过原创舞蹈诗剧向家乡深情表白;传统戏曲首次登上舞蹈节舞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中央芭蕾舞团连续三届倾情参与,用足尖艺术诠释经典;多国艺术团体选择新疆作为首演舞台,彰显文化吸引力;《英歌》的雄浑舞姿引爆全场热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霸王别姬》的跨时空对话,谱写东西方艺术交流新篇……

艺术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文明的对话在此刻展开。舞蹈节期间,英歌槌尖传递文化情怀、芭蕾足尖点亮舞台梦想、即兴舞池激荡浪漫欢歌……这些动人的艺术瞬间,让舞蹈成为跨越语言的最美表达,让歌舞之乡闪耀着文明互鉴的璀璨光芒。

舞笔寄情书故土 足尖绘卷展新姿

在开幕式璀璨的灯光下,佟丽娅以舞者身份重返故乡舞台,领衔主演的原创舞蹈诗剧《在远方在这里》成为本届舞蹈节最动人的文化注脚。该剧是以多彩的新疆文化为底色创作的作品,通过“遇见”“致父亲”“致母亲”“致爱情”“致远方”“致这里”六个篇章为经纬,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

《在远方在这里》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还融入了现代舞的表现形式。舞剧中,佟丽娅用身体语言诠释着对故土的眷恋:从童年记忆中的街巷,到新疆艺术学院的专业淬炼,这些刻骨铭心的成长印记都化作舞台上动人的舞姿。

“每个动作都是对家乡的告白。”佟丽娅动情地说,她将这部作品比作“一封穿越时空的情书”——既是游子寄给故乡的家书,更是新疆给世界的文化名片。

正如佟丽娅所说:“在远方,是游子永远的牵挂;在这里,是最深情的文化自信。”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更让世界看到了新疆的开放包容与时代活力。

秦腔古韵惊四座 戏曲新姿破圈来

5月21日,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青年演员李敏凭借秦腔《焚香记》的精彩演绎成功“摘梅”。此后,该剧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乌鲁木齐京剧院连演多场,深受家乡观众喜爱,收获如潮好评。

7月22日晚,乌鲁木齐新中剧院内丝竹声声,锣鼓铿锵,乌鲁木齐第三届“丝路戏韵亮相天山”戏曲艺术周在《焚香记》的动人唱腔中圆满收官。

剧中“敫桂英诉情”一折的经典片段惊艳全场。李敏的唱腔高亢处如裂帛穿云,低回时似幽泉呜咽。现场电子屏同步显示唱词,让初次接触秦腔的观众也能领略这门艺术的美学精髓。

此次戏曲艺术周与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联动展演,被业界视为“破圈”之举。李敏说:“舞蹈节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舞台,期待让传统戏曲的美学意境被更多人看见,这也是戏曲艺术首次成为舞蹈节的亮点,意义非凡。”

英歌舞槌震天山 赤子归乡诉衷肠

2023年8月3日,广州歌舞剧院携舞剧《醒·狮》亮相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时隔两年,该院再度受邀参演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7月25日晚,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在乌鲁木齐京剧院上演,现场气氛热烈。

“哒!哒!”当英歌槌鼓点响起,英雄的魂灵与当代少年的脚步重合,全场观众情不自禁握紧手中的英歌槌一同敲起来,整个剧场沉浸在激昂的氛围中。

演出结束后,主演依力凡·吾买尔——这位来自新疆的舞蹈演员与久别的父母深情相拥。“观众的热情超乎我想象。”他激动地说,“在家乡的舞台上表演,每一记鼓点都让我心潮澎湃。”

在塑造少年陈心远这个角色时,依力凡·吾买尔找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剧中父子间的羁绊让我感同身受。”他解释道,“从不解到理解,从埋怨到崇敬,这个成长过程让我想起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那个‘下南洋’抗敌的无名英雄,不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父亲的缩影吗?”

将岭南舞蹈艺术带回新疆,对依力凡·吾买尔而言意义非凡。他说:“新疆多彩的舞蹈文化永远是我的创作源泉,家乡的变化令人欣喜,我希望能多回新疆进行创作表演。”

舞台上,依力凡·吾买尔饰演的陈心远英姿飒爽,舞步铿锵有力,尽显青春力量与英雄气概,正如他在演出前所说:“《英歌》不仅是指英歌舞,也是英雄的歌舞。他们穿着铠甲,戴着翎子,佩着靠旗,在家国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但当他们褪去脸谱后,都是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普通的人。”

罗朱剑影映京剧 霸王花雨润丝路

7月25日,参加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演职人员走进乌鲁木齐京剧院,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的京剧演员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活动现场,京剧团演员们首先献上了《卖水》《霸王别姬》等经典选段。潇洒的剑花和优美的唱腔让意大利艺术家们赞叹不已。主持人现场讲解了中国戏曲“叫好”的传统,一个简单的“好”字,成为两国艺术家共同的语言符号。

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首席舞者朱茜·埃琳娜·维拉拉在观看《霸王别姬》后深受触动:“京剧的服装色彩如此绚丽,肢体语言如此富有表现力。作为舞者,我能感受到这些戏服的重量和动作的难度。中国能将这样精美的古老艺术传承至今,实在令人敬佩!”

有趣的是,意大利艺术家们发现,《霸王别姬》这个中国爱情悲剧与他们正在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着惊人的情感共鸣。这种跨越文化的艺术相通性,让现场交流更加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前来参加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也令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的舞者们备受感动,从7月21日新疆舞蹈演员们到机场接机,到7月25日来到乌鲁木齐京剧院与京剧演员交流学习,再到参观大巴扎步行街,令很多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意大利友人们看到了可爱而又真实的新疆。

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阿涅塞·奥莫代伊·萨莱说:“受邀参加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中国友人热情友善,希望把最棒的芭蕾舞献给大家。”

敦煌壁影活盛世 长虹花雨贯古今

8月4日晚,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的穹顶下,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正在上演。当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落下漫天花雨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条联通古今的文明之路致敬。

这部创作于1979年的舞剧瑰宝,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灵感源泉,用灵动舞姿复活了盛唐丝路的繁华图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作为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扛鼎之作,《丝路花雨》以盛唐丝绸之路为背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而成的大型舞剧。讲述了画工神笔张与女儿英娘救助波斯商人伊努斯的友好相助故事。该舞剧自1979年首演以来,足迹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金色名片”。

特别是舞剧尾声,翩翩花雨化成了连云的大道,恰如丝绸之路畅通,中外友谊长青,赢得现场最热烈的掌声。观众席中,舞蹈教师余泱激动地说:“每一帧都是活的敦煌史,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在舞姿中生生不息。”当尾声的漫天飞花化作绵延丝路,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该剧舞台监督安宁说:“《丝路花雨》不仅是舞蹈,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路,这部剧在国际民族舞蹈节的舞台上演出,更具有特殊意义。”

回顾舞蹈节,英歌槌的节奏叩响千年脉搏,芭蕾鞋的足尖划出新的轨迹,丝路之上漫天花雨奏响中外友谊的乐章,舞蹈节成为一场文化对话的盛宴。当传统与现代交织、东西方文化相遇,舞动的瞬间如同朵朵浪花,汇入艺术与心灵的海洋。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