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嘉祥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丨高培力:百岁慈母在堂,一室儿孙尽孝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8  浏览量:1

1948年12月出生的高培力是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村民。“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高培力一家的生活箴言。高培力和老伴均已年逾七旬,他们精心照料105岁高龄的母亲高王氏,从一日三餐到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如今孝老之风从小小的院子飘到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悉心照顾百岁母亲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高培力母亲现已105岁高龄,但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清瘦的脸庞平静、从容,整个人看上去清清爽爽。据高培力介绍,母亲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七十多岁时还每天生火做饭、穿针引线、纺棉织布。直至2000年,母亲已经80岁了,高培力明白,尽管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但仍需要用心照顾,于是高培力和妻子便专门询问了医生照顾高龄老人的方法,从一日三餐到精神陪伴,再到日常穿着,处处尽心尽力。随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高培力便和妻子在母亲床边安了个小床,每天夜晚起来两三次,看看母亲睡得好不好。

平日里,妻子高梁氏负责母亲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妻子为母亲变换着花样做营养餐食,从蛋花汤到水饺蔬菜,把母亲伺候得服服帖帖。母亲90岁时,牙齿开始掉落。高培力便买来绞肉机、破壁机,把肉和菜搅碎蒸熟做成肉糊给老人吃,把新鲜水果榨汁给老人喝,想尽办法给老人增加营养。一顿吃得少,为了跟上营养,上午和下午各加一次餐。衣服脏了及时洗,被褥旧了就置办新的,母亲虽已高龄,但精神头十足。

高培力一有时间,就会陪在母亲身边聊天。母亲爱听戏,他就买了“随身听”,找人下载了戏曲,让老人家随时能听。只要母亲不出门,他就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自己爱看的节目也得“让步”。

孝心源于言传身教

高培力说这份孝道是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在心底扎根了。母亲嫁到高家时,爷爷兄弟两个,父亲兄弟三个,一大家人都在一起生活。因为父亲是老大,所以父亲和母亲除了磨面、卖面,还要照顾一大家人的生活。在高培力的印象中,母亲的大半个人生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白天忙地里,晚上还要纺棉、织布,补贴家用。有时高培力和母亲聊天,说:“娘,你这一辈子活儿没少干,福享得不多。”母亲笑笑说:“谁家不是这样,吃点苦、受点累怕啥。”高培力七八岁时,奶奶瘫痪,母亲整整照顾了三年,每天做饭、喂饭、换洗、端屎端尿,默默承担起照顾长辈的责任。记得那时候,母亲每天要把奶奶换下来的衣服、尿布端到池塘边清洗,冬季得用棒槌砸开池塘冰面才行。当时年纪尚小的高培力看到母亲的手冻得通红,问母亲:“娘,冷吗?”母亲说:“傻孩子,咋不冷,可奶奶是娘的娘啊!”

据高培力介绍,他们姐弟4人,都是靠父亲和母亲种地养大的。母亲常常教导他们做人要孝敬长辈、勤俭持家。姐姐和妹妹出嫁时,母亲再三叮嘱,嫁过去后,要把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不能有二心。高培力说母亲不会说高大上的话,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做着榜样,也就在那个时候,孝的种子在自己心底生根。

优良家风接力传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高培力及妻子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又接过“接力棒”,传承着这份孝道。近年来,高培力左腿膝关节不好,不能干重活,妻子也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儿子儿媳妇便主动担起照顾奶奶和父母的担子,经常过来帮忙。儿子的家在村东,一年到头,总能看到他们夫妇俩的身影。无论每天忙到多晚,儿子儿媳都要去高培力家里看看,与父母和奶奶聊聊天,看到一切安好,儿子儿媳才能放心回家。

高培力一家人用朴实的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成为街坊邻居的美谈,是孝老敬老的好榜样。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