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飞扬!邯郸姑娘把舞蹈课搬进山水间
更新时间:2025-07-31 22:49 浏览量:1
龙洞珠泉畔,泉水潺潺,绿意葱茏。一袭水袖长裙的潘颖随着悠扬的古乐翩翩起舞,身姿轻盈如蝶,水袖翻飞间与身旁的山水相映成趣。这段发布在抖音上的短视频,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位舞姿灵动的舞者,也记住了峰峰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山水入舞,舞动家乡名片
在“95后”峰峰姑娘潘颖的骨子里,深深镌刻着对舞蹈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七八岁初踏舞鞋,那份“脚下像踩着云朵”的奇妙感觉,就注定了她与舞蹈的不解之缘。大学深造、兼职教学,让她的技艺日益精进,也让她爱上了传递舞蹈之美的教师角色。
2020年毕业后,潘颖在邯郸市结婚定居,但心中那份对舞蹈的执着和对教育的热爱从未消减,她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舞蹈培训公司。
“我从小在峰峰长大,矿区的老房子,街角的大槐树……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刻在我的记忆里。”正是这份故土情结,让她毅然做出决定:回峰峰,创业去!“总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舞蹈是我最擅长的,那就用舞蹈回报这片养育我的土地!”
当培训公司逐渐步入正轨,潘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生于斯长于斯,峰峰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响堂山石窟的千年古韵、龙洞珠泉的灵动清澈、元宝山的幽静葱郁、滏阳河源的秀美风光——在潘颖眼中,这些地方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与中国古典舞“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理念完美契合的“天然舞台”和“最美背景板”。
“为什么要把舞蹈局限在教室里呢?”潘颖的灵感迸发,“峰峰有这么美的山水,这么深厚的文化,不就是最生动的古典舞教科书吗?我们的舞蹈,应该和家乡的风景对话!”
一个大胆而浪漫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形:把课堂搬到风景里,让舞姿成为峰峰最美的流动名片!
镜头为笔,舞姿代言,热情当“导游”
在潘颖看来,峰峰的很多景区环境与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十分契合,于是她带着学员们走进各个景点和公园,在山水间起舞。
“听着水声,呼吸放慢,想象自己就是这山泉的一部分,动作要像水流一样自然、连贯。”在龙洞珠泉,潘颖会先让学员们静静聆听泉水流淌的声音,感受那份清幽与灵动。学员们身着飘逸的舞服,在水边舒展身姿,水袖轻扬,倒映在清澈的泉水中,宛如画中仙。微风拂过,裙裾飘飘,人与景交融,美不胜收。
在响堂山,她会带学员们仰望石窟的飞天造像,“看,古人把对飞翔的想象,对美的追求,都刻在了石壁上。我们跳舞时,也要有这种向上的、飘逸的劲儿。”在古老的文化遗存旁起舞,学员们更能感受到舞蹈承载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气韵。
在元宝山的树林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她带领学员练习舒缓的舞姿,“感受阳光的温度,风的方向,让身体随着自然的节奏律动。”
潘颖用心地将这些在山水间起舞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简洁的文字介绍发布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这些视频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太美了!这是哪里啊?仙境一样!”“舞美,景更美!求问具体位置!”“青山绿水间起舞,妙哉妙哉!”看到这些询问家乡的留言,潘颖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总是第一时间、热情满满地回复。不知不觉间,舞蹈老师潘颖,在网络上又多了一个让她倍感骄傲的身份——“峰峰导游”。
“每次看到有人因为我们的舞蹈视频,对峰峰产生了兴趣,问‘这是哪里’,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有干劲!”潘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自豪,“回复他们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教跳舞了,更是在用自己热爱的方式,为家乡‘打广告’!能当这个‘导游’,我太乐意了,也特别骄傲!”
舞姿是最深情的“峰峰情书”
从最初的一个灵感和尝试,到如今成为宣传峰峰文旅的一股清新力量,潘颖用行动证明,热爱与坚持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彩。
“我从来没想过能‘红’,但我真心希望我们的舞蹈视频能像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全国甚至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峰峰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韵。”在潘颖看来,每次在景点跳舞拍视频不只是在完成一个作品,更像是在写一封给家乡的情书。
更让潘颖欣慰的是,她的“山水舞蹈”实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员们。
孩子们在龙洞珠泉边跳完舞,会主动跟家人讲述泉水的故事;成人学员们在响堂山起舞后,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去了解更多。
“潘老师带我们这样跳,让我们对峰峰的美,有了更深、更不一样的认识,归属感更强了。”一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
舞蹈,成为了一条连接学员与家乡情感的独特纽带。
“龙洞珠泉景区是我最钟爱的地方,在这里跳舞,听着泉水声,看着远处的山,感觉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每一个动作都有了灵气,特别有成就感。”如今,在峰峰的青山绿水间,依然常常能看到潘颖和她的学员们。
响堂山的千年佛韵前,龙洞珠泉的潺潺流水旁,元宝山的绿荫之下……她们是舞者,用曼妙的舞姿讲述峰峰故事;她们更是峰峰的女儿,用最独特的方式,为家乡代言。那流转的水袖,灵动的身影,已成为峰峰一道靓丽的、充满温度的风景线,持续书写着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
潘颖,这位用舞步丈量家乡、用热爱担当“导游”的峰峰姑娘,正和她的学员们一起,舞出一张张闪亮的“峰峰文旅名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王丹丹 通讯员 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