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金星在国外被拍到很憔悴,国内演出疑似遭封杀,只能进军海外了

更新时间:2025-07-30 05:22  浏览量:1

2025年7月,一张在巴黎街头偶遇金星的照片,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悄然传开。

照片中,她穿着一双黑色凉鞋、背个红色帆布包,面色略显疲惫,脸上没有化妆,身材也比以前圆润了些。

与她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人感叹:“原来再风光的人,也逃不过岁月。”

也有人质疑:“她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怎么看起来这么憔悴?”更有网友直接发问:“她是不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

其实,这并不是金星第一次被拍到低调现身国外。

早在2024年下半年,她就频繁出现在法国巴黎的街头。据目击者透露,她和法籍丈夫已经在当地定居,生活节奏明显放缓。

从她日常遛狗、买菜、上街买菜的照片来看,她似乎正在尝试一种更接地气的生活方式。

但尽管如此,金星并没有完全远离公众视野。她依旧活跃在法国的高端社交圈中,多次被拍到出席艺术沙龙、时装秀等场合。

其中一张她身着貂皮大衣、在塞纳河边遛狗的照片,甚至登上了当地一家时尚杂志的内页。

虽然她本人没有正面回应状态问题,但从这些场合的表现来看,她的“气场”似乎并未减弱。

要理解金星如今的处境,还得从2024年初发生在太原的一次舞台剧演出说起。

那场演出结束时,一位观众将一面LGBTQ+彩虹旗递给了她。

金星接过旗子,在谢幕时高高举起,并喊出了“爱与性别无关”的口号。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

随后,广州、佛山、上海等地陆续取消了她的演出安排,理由是“审批未通过”。

她的微博账号、抖音账号也一度被屏蔽,相关话题也被限制讨论。

金星的“彩虹旗事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她本人对此事的回应也在国内外出现了明显差异。

在国内,她解释称:“我当时是怕现场失控,才顺势接过来,举了一下就扔了。”

但在法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的说法却变成了:“我因为支持LGBTQ+而被封杀,国内的环境太狭隘。”

这种“墙内一套,墙外一套”的表态,让不少原本支持她的粉丝感到失望。

有人质疑她“消费争议”、“两面讨好”,也有人认为她“失去了底线”。

金星多年积累的公众信任,在这场舆论风波中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国内演出受限后,金星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

2024年底,她带着自己的舞蹈团率先转移到新加坡,试图借助当地的华人文化基础打开市场。

随后,她又将重心转向法国,频繁出现在法国剧院、艺术节和电视节目中。

在法国,金星多次以“被迫离开中国的艺术家”身份接受访谈,强调自己是因为坚持理念而“被封杀”,试图争取当地舆论的支持。

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

首先,文化差异成了她的一大障碍。

比如在新加坡,虽然华人众多,但该国对LGBTQ+议题的法律态度相对保守。

金星以往那种“敢言敢做”的风格,在这里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其次,即便在法国——一个以包容著称的国家,金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并不如她在国内时那般强大。

她的舞蹈团虽然在当地舞台上有一定表现,但观众基础仍有限,商业演出的回报并不稳定。

此外,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也给她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5年,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再度上台,马斯克旗下的多家社交平台开始对LGBTQ+相关话题进行限制,相关组织的资金支持也被大幅削减。

这对金星这样以“多元文化”为标签的表演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换句话说,曾经是她“靠山”的议题,如今正逐渐变成她“生存的难题”。

金星的现状,是一个典型的“公众人物转型困境”的缩影。

她曾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舞台艺术家之一,也曾是无数人眼中的文化先锋。

但如今,她被迫离开故土,在异国他乡重新起步。

她是否还能找回那份属于自己的光芒?

她是否能真正适应海外市场的规则?

她是否能在不依赖“争议”和“标签”的前提下,重新赢得观众的认可?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