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把校园暴力、禁毒剧场搬上舞台!以戏剧解锁青春迷局

更新时间:2025-07-29 06:14  浏览量:1

在数字洪流席卷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当下,青年戏剧教育专家王一鸥携手资深社会工作者赵菁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乔秀青,持续致力于推动戏剧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自2019年至2025年,王一鸥及其团队带领中学生自主创编和演绎多部教育戏剧项目,如《我和我们》《36小时》《你听见了么?》等,持续引发热议。当戏剧融入校园,戏剧就不再只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面映照当代青少年精神困境的镜子——在这里,戏剧正突破传统舞台的界限,转化为一把开启自我认知的钥匙。

戏剧,照见青春期的隐秘战场

王一鸥团队创编的教育戏剧项目之一《我和我们》将校园欺凌具象化为吞噬心灵的“影子”。高中生江海在遭遇暴力时,因好友王一墨的退缩陷入绝望,最终被“影子”蛊惑走上以暴制暴之路。当江海将拳头挥向王一墨的瞬间,舞台上撕裂的不仅是友谊,更是青少年在尊严与暴力间挣扎的灵魂救赎。而另一个教育戏剧项目《36小时》则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倒计时——教师节当天,心理林老师收到匿名自杀预告,在排查中锁定被学业压力、同辈孤立和家庭情感暴力三重围困的女生祈小雨。当林老师通过全校广播袒露教师困惑与脆弱时,那份罕见的真诚最终叩开了小雨紧闭的心门。

“这些故事取材于300余份校园访谈。”望着济南市第七中学参与戏剧项目创编的学生,王一鸥边展示学生们撰写的角色日记边说,“我们不是在培养演员,而是构建安全的教育情境,让青少年通过角色体验实现具身学习”。

学生沉浸式体验角色困境

王一鸥,兼具上海戏剧学院专业功底与挪威应用科学大学教育理念。在她和团队精心构建的教育戏剧教学模式中,讲台与舞台的界限已悄然消融。每学期,在教育戏剧项目启动之初,30名核心学生化身为社会调查员,通过结构化的访谈深入捕捉校园内的典型场景,引领全体学生探索自身的境遇。无论是食堂里孤独的低语、走廊间隐秘的推搡试探,还是教师办公室里欲言又止的微妙氛围,这些鲜活的素材在教育戏剧的“故事圈”技术中得到精心重构与筛选,最终凝练成戏剧作品中真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成长困境。

在《36小时》原始设计中,祈小雨本应在广播后立即现身,但经历过类似困境的学生演员提出:“真正的绝望需要更强烈的触发点。”于是诞生了剧中震撼的静默时刻——广播结束后空荡的走廊里,时间分秒流逝,直至最后关头才响起的敲门声。

此类教育戏剧技巧贯穿共10周的创作周期,在戏剧的探索中学生沉浸式体验角色困境,在戏剧创设的场域中主动实现知识学习与身心合一、提升自我认识,并通过戏剧向外界“发声”,以生动互动的形式实现深度社会参与,深度联动素养、思维和社会行动的耦合生长。

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协作技能

当高二学生李然(化名)在《我和我们》中扮演施暴者时,排练日志记录下他的顿悟:“挥拳的瞬间突然明白,当年欺负我的同学可能也是‘影子’的俘虏。”这种认知飞跃源自王一鸥团队构建的“问题识别—角色体验—解决方案”三维路径:

首先,在文化基础层面,“教育点”被精密嵌入剧情。当祈小雨的母亲嘶吼“考不进前十就别叫我妈”时,台词设计直指家庭情感冲突认知;

其次,在自主发展维度,角色扮演成为自我对话媒介。饰演心理林老师的学生写下:“她的脆弱不是软弱,而是放下权威的真实勇气”;

此外,社会参与环节,每场演出中都设置“打断”邀请观众干预剧情。曾有学生冲上台阻止江海施暴,引发全场关于旁观者责任的辩论。

这种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在量化数据中得到了明确体现:项目实施后,通过标准化量表测评,参与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协作技能均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提升。

“教师戏剧赋能工作坊”已被12所学校采纳

近年来,由王一鸥及团队编创的多部教育戏剧作品相继上演,成为学生践行社会行动的演练平台:《你听见了么?》防欺凌剧场将受欺凌和冲突事件转化为沉浸式的参与过程;《边界》禁毒剧场让参与者在角色扮演中亲身感受诱惑与抵抗的过程。此外,团队还利用鲁迅小说改编的《祝福》开展跨学科教育戏剧课程,在深化语文教学的同时,探讨“时代赋予人何种意义”的深刻议题。这些实践项目多次被评为省市级课改优秀案例,并成功申报多项省级课题。

此外,项目研发的“教师戏剧赋能工作坊”也被12所学校采纳,培养了2000多名老师,其中参与培训的陈老师在培训反馈中写道:“学会用‘定格画面和思路追踪’探讨与解析学生冲突,比说教有效十倍。”

当“守护不被定义的自我”这一宣言以戏剧形式在众多学校礼堂中回响,台下的学生们有的默默拭去泪水,有的则激动地发表感想。

王一鸥表示:“当演出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对峙时,我看到第一排的男生紧握拳头,这一幕充分展示了戏剧是如何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投入思考与行动。这并非仅仅是表演给观众看,而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活在当下,深入思考当下。”

记者:石晓丹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