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戏曲文化守正创新
更新时间:2025-07-27 17:38 浏览量:1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戏曲正经历着一场与时代共振的深刻变革。从使用高清影像留存经典剧目,到借助元宇宙沉浸式观演;从AI辅助戏曲创作,到大数据精准触达年轻受众,数字技术正以多元方式深度融入戏曲的创作、传播与传承的各个环节。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既守护戏曲的“根”与“魂”,又以创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这场“守正”与“创新”的双向奔赴,正让古老戏曲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以技术融合为重点,优化文化守护架构
利用三维重建与数字化建模技术,能够对戏曲文物、戏服、道具等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数字化存档,有利于打造“活态档案”、实现长期保护。例如,通过激光扫描技术,可将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戏曲盔头以毫米级精度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不仅完整保留其复杂的纹样与结构,还能通过虚拟展示方式让观众近距离观赏,减少因频繁实物展示造成损耗。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戏曲文化资源加密确权,为每一部经典剧目、每一件珍贵文物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可确保文化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有效防止盗用和流失。
数字技术的交互性还能解决传统戏曲传承中常面临的“年轻人不爱看、学不会”的困境,实现戏曲文化守护架构的持续完善。具体而言,AI谱曲系统能将传统曲牌的旋律规则转化为可调节的参数模型,初学者通过拖拽“宫商角徵羽”的数字模块,就能在虚拟环境中“拼贴”出符合戏曲韵律的旋律,降低入门门槛。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观众对不同戏曲剧种、剧目、表演形式的喜好,有助于及时调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点方向。如若数据分析显示某地区年轻观众对黄梅戏的喜爱度持续上升,便可有针对性地加大黄梅戏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传播力度,并将观众意见实时反馈融入戏曲创作与表演,让传统戏曲在数字时代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以受众拓展为驱动,增强文化传播实效
戏曲院团可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发布戏曲微剧场系列内容。如将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拆解为“穆桂英点将”“大破天门阵”等精华片段,并依据不同地域受众的文化偏好,以方言字幕、本地化剧情解读引发共鸣,让戏曲文化传播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直播平台,戏迷们不仅能看演出,还能连麦与演员对唱,甚至参与“剧本共创”,让戏曲从“艺术家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通过AI技术打造虚拟戏曲偶像,让元宇宙与虚拟偶像相结合,也能为戏曲表演拓展全新的受众圈层。如推出虚拟旦角,以古风电子音乐为背景,演绎改编版《西厢记》选段,在新媒体平台发布MV,吸引二次元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此外,搭建元宇宙戏曲空间,用户可创建个性化虚拟角色,自由穿梭于不同剧种主题的虚拟剧场,与全球戏迷实时互动、共同观剧,甚至参与戏曲剧情创作,大大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以产业升级为支撑,激发艺术发展活力
借助3D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可在虚拟环境中快速搭建与调试戏曲舞台场景,减少实体道具制作成本与时间。如新编历史剧在正式排练前,可通过数字模拟优化舞台布局、灯光效果和演员走位,提前规避舞台调度问题。同时,利用AI辅助创作工具为编剧、作曲提供灵感支持,输入故事梗概或音乐风格偏好,生成符合戏曲格律的唱词和旋律框架,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创作,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实现戏曲生态多元化发展还需要推动戏曲与文旅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如开发“云游戏曲小镇”等线上文旅项目,方便用户通过VR设备游览虚拟戏曲主题景区,观看实景演出、体验戏曲服饰试穿等,带动线下文旅消费。
以人才培育为依托,夯实戏曲创新根基
以数字技术构建兼具沉浸式与个性化特色的教学体系,能破解传统戏曲的功底训练高度依赖“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且受场地、时间与师资等条件限制导致年轻演员往往需多年积累才能登台的局限,为传统戏曲文化的守正创新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力量。VR虚拟练功房能让学员“站”在数字戏台上,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反馈水袖角度、台步力度等,自动对比名家表演数据,生成纠错报告;AI唱腔分析工具则能拆解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的发声规律,学员哼唱一句,系统即可标注“气口位置偏差”“行腔节奏过慢”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生成“定制化训练方案”。
可联合高校、院团与科技企业,建立戏曲数字创作工坊,共同承接戏曲数字化项目,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学校与互联网平台、影视公司合作,还能为优秀人才提供参与戏曲影视化改编、游戏戏曲IP开发等项目的机会,培养一批更具创新能力的戏曲文化传承人。例如,鼓励学生参与到经典剧目的4K修复、VR戏曲场景设计等实际工作,可助力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面向各院校举办“戏曲数字创新大赛”,并邀请戏曲名家与数字技术专家开展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从艺术创作到技术实现的全方位指导,促使学生掌握使用新兴工具激发灵感、创作新型戏曲作品的方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本文系MOOC数据下《中国古代文学》赋能大学生学习行为逻辑的建构〈项目编号:24JG026〉)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