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文化观察 | 淄博歌剧舞剧如何为城市圈粉

更新时间:2025-07-26 22:57  浏览量:1

淄博,这片浸润着齐风古韵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文脉如涓涓长流,绵延不息。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市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通过传承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深入挖掘本土特色,锐意创新表现形式,紧密贴近群众生活,深情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淄博故事”,让地域文化的根脉在光影流转间焕发新的生机。

创新表达 让文脉“燃”出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艺术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提升精品创作的高度与时代影响力,成为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该中心倾力打造了舞剧《齐风·甫田》、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等一系列展现淄博文化的精品剧目。其中,去年创排的《稷下学宫——誉满天下》尤为引人注目。它并未止步于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大胆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和创新理念,实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审美的精彩对话。

“在音乐创作方面,该剧目采用现代音乐的编曲方式,为古老的故事注入了富有活力的节奏与旋律。在舞台呈现方面,充分利用灯光、投影、音效技术,营造出逼真而震撼的场景氛围,将观众瞬间带到那个百家争鸣、思想激荡的时代。”市演艺中心副主任毕涛深入解读了这一创新实践。

这种深度的创新融合成功打破了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古老的历史不再尘封于典籍,而是以时尚、新颖且极具感官冲击力的方式鲜活呈现,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喜爱与热烈追捧。

另一部力作《黄河两岸是俺家》,则在题材处理和艺术表达上树立了新标杆。全剧采用大写意手法,跳出了同类题材惯常的“迁建叙事”模式,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创新性地融合了现实主义悲喜剧的深刻性与乡村诗剧的浪漫抒情。舞者们通过细腻入微、充满张力的舞蹈语汇,生动勾勒出黄河滩区人民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守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直抵心灵的独特审美体验。

好故事,要讲给更多人听。今年6月,《黄河两岸是俺家》进行了全国巡演,短短15天,演职人员跨越株洲、福州、昆山、张家港、宜兴五座城市,行程约3500公里。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观演热潮,观众反响强烈。剧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奋斗精神,引发了跨越地域的深刻共鸣,让观众不仅能感受到黄河滩区在时代发展中的沧桑巨变,更能深刻体悟黄河儿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舞台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4月12日,“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内歌声阵阵,掌声不断。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为乘客带来的歌曲《魅力淄博嗨起来》,瞬间点燃了乘客的热情;原创歌曲《烟火淄博》传递着城市的独特气息;质朴动人的淄博小调《赶牛山》,则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学生梁文鹤和3位同学从兖州踏上了这趟列车。她兴奋地说:“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旅行!一上车,我们就被车厢里热闹、欢快的氛围感染,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淄博好好游玩一番了。”

这种“艺术+旅游”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让旅客在旅途中轻松领略淄博的文化魅力,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扎根惠民 让文化“活”出烟火气

文艺惠民,演出服务走遍基层。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深入人心的举措,让高雅艺术走出殿堂,真正回归生活、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深入开展“文艺进基层”活动,持续推动演出进基层、进校园、进景区、进军营、进企业,力求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次,切实将优质的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唱得太好了,舞跳得也棒!节目个个精彩用心,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演出。”市民赵锦霞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基层群众的心声。

文化服务的深度还体现在精准对接上。4月18日,市演艺中心与市老干部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协议,“淄博市演艺中心艺术普及实践基地”揭牌。在交流分享环节,《黄河两岸是俺家》主创团队拆解舞剧,以演讲结合的形式剖析创作与艺术手法,既让老同志们深度感受专业艺术的魅力,又为艺术普及传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4月2日,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经过精心筹备与严格考核,由声乐演员队牵头,从社会各界选拔出30余名优秀声乐爱好者,成立了市演艺中心“淄博之声”中老年室内合唱团。合唱团不仅为中老年声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的学习、交流、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歌声中焕发青春活力,同时,也为发掘培养艺术人才、推广普及声乐艺术、传承优秀文化开辟了新的阵地。

出彩出圈 让传统“潮”入新生活

创新,已成为淄博歌剧舞剧打破圈层壁垒、吸引年轻目光、实现文化有效传播的核心引擎。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积极应变,主动求新,以深挖特色、创新形式、贴近生活为支点,探索特色文化传承之路,打造活跃于当下、充满青春活力与时尚气息的潮流文化。

5月29日,市轻音乐团成立。该团以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歌舞乐队的专业演奏员为核心骨干,同时,广泛吸纳文旅系统内及社会上的优秀音乐爱好者。乐团的成立,丰富了淄博的艺术生态版图,为文化惠民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7月11日,在2025淄博原创音乐节的舞台上,市轻音乐团携融合地域特色与现代摇滚元素的《江湖》惊艳亮相,赢得现场观众满堂喝彩。

“为了更生动地讲好淄博故事,有效传承淄博地域文化,我们正依托轻音乐团,全力打造一部全新的歌舞音画作品——《鲁C·齐迹》。”毕涛介绍,作品计划采用“主讲人讲述+歌舞音画”的复合形式,以时间为轴,艺术化描绘淄博1955年以来的历史风貌、社会变迁与发展历程。通过现场演奏、深情演唱与肢体叙事,有机串联10余首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原创或改编歌曲,聚焦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事件与人物,生动展现今日淄博的辉煌成就,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是一次以现代音乐语言书写城市史诗的重要尝试。

根深叶茂花更繁。从深挖齐文化沃土,到创新讲述黄河故事;从精品剧目闪耀舞台,到巡演足迹遍及全国;从高雅艺术走入社区乡村,到“列车剧场”驶向诗和远方;从成立轻音乐团拥抱潮流,到谋划《鲁C·齐迹》展望未来……回望淄博歌剧舞剧的探索之路,市演艺中心(市歌剧舞剧院)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践行着传承地域文化根脉的使命。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谈及淄博歌剧舞剧未来的发展,市演艺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裴涛表示:“我们将始终以传承地域文化根脉为己任,以创新为引擎,以惠民为宗旨,在新时代文化征程中,奋力奏响传承与发展的时代强音,为繁荣淄博文化、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坚实的艺术力量。”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