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戏曲舞台的“小景”也挺美

更新时间:2025-07-25 17:59  浏览量:1

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倡导和关注,戏曲舞台上的大舞美大制作近些年少了许多。创作人员更注重故事表达,更注重用精湛的演技说话。但是在一些地方,因为思维的惯性和理念的保守,仍然对戏曲舞台的“大景”情有独钟,舞美讲究写实主义,动辄就搬上来“一座山”,弄一个大转台。

山可以有,转台也可以有,房子、汽车、大树都可以有。问题在于,这些大舞美是不是创作表达的必需品?

“大景”的短板显而易见。往远了说,不利于出去演出。有的院团排一部戏,质量挺好,但舞台道具却要装上几辆大车,运输成本单趟就十几万元,搞得演出经纪公司“不敢接”。有的更夸张,舞台直接做成“巨型设备”,压根没法搬运,只能在自家剧场演出,但本地市场再大,也撑不起其演出的成本。

为什么不参照传统的戏曲舞台样式使用“小景”?历史上,多少台传承下来的经典戏,舞台就是“一桌二椅”?有业内人士说,院团追求大舞美、“大景”,也是为了给自己加分,这叫“故事不够舞美来凑”。笔者之前看过一出戏,本来就是市里的院团创排,也没什么经费,最后却花费数十万元弄了一个大转台。全场下来,戏曲演员的词没听懂几句,只看到转台不停地转来转去,让人不免担心身处其上的演员会不会“晕台”。

其实,戏曲舞台的“小景”也挺美。对比西方的艺术形式,中国许多戏曲剧种的特色就是讲究神似和意境,就像水墨画,带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把楼房、汽车、大山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搬上舞台,丧失了传统戏曲的意蕴美不说,还容易让人“出戏”,感觉看的不是传统戏曲,而是话剧。

当然,对比舞台上的“大景”,舞美“小景”的设计制作难度更高,因为需要更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懂得传统美学,需要用富于概括性、凝练性的道具来营造环境。这很考验创作团队的智慧,尤其需要舞美人员好好动脑筋。

把“大景”搬上舞台相对容易。但是,传统戏曲的精妙之处在于“化繁为简”。用简单的道具向观众准确地传递信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舞美创作的一道门槛。(苏 锐)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