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公布提名名单
更新时间:2025-02-13 19:13 浏览量:9
文汇报记者 王筱丽
又到一年“玉兰盛放”时!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昨天公布各奖项提名名单,参评剧目和演员数量再创历史新高。2月27日晚,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现场揭晓各奖项名单。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奖掖其为中国戏剧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作为上海知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于1989年,至2024年已举办了32届,累计评审海内外戏剧作品1797台,吸引参评演员4405名,为867人次颁发了奖项,涉及剧种品类90余个。36年来,白玉兰戏剧奖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奖项之一,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剧人才,也见证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评剧目:覆盖地域广泛、剧种丰富多样
“本届白玉兰,传统戏与新编原创的比例约为1∶1.5,展现了中国戏剧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会副主任滕俊杰介绍。据了解,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共受理参评剧目88台,参评演员共计165位。剧目地域分布广、剧种丰富多样,涉及京剧、昆剧、越剧、淮剧、豫剧、黄梅戏、粤剧、川剧等17个戏曲剧种和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儿童剧、肢体剧、滑稽戏等7个戏剧艺术门类。
在提名名单中可以看到,本届参评演员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的,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获提名奖演员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演员们表演风格多样,有意味的留白,传神写意的呈现,以及独特的表演语汇,表明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整体提升,为构建东方表演美学体系提供了案例。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会副主任谷好好看来,参评剧目和演员的数量创新高是白玉兰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证明,也说明了上海戏剧“源头”“码头”效应日益显著,名人、名团、好戏向申城不断集聚。
颁奖晚会: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
“衬托与彰显”,本届颁奖晚会总导演、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郑大圣如此描述他的执导宗旨。晚会的主题为“最是春好处·花开白玉兰”,颁奖活动分为室内红毯仪式与颁奖晚会两部分,形式、节目、舞台美术方面力求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红毯仪式将邀请长三角、大湾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西部地区代表性剧种表演艺术家与本届评委会成员、所有提名奖获奖演员与特邀嘉宾出席。
据郑大圣透露,以武戏表演开场的颁奖晚会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在“本来”“外来”和“未来”三重维度中,衬托本年度获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们。节目与颁奖环节相互穿插,以祝贺性、主题性和跨剧、跨域、跨界的原创节目为主,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者亦将担任表演嘉宾。
为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白玉兰戏剧奖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当届获奖演员代表在颁奖活动后深入基层演出。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后,获奖演员将赴浦东新区开展文艺志愿惠民演出,为市民及文艺爱好者送去精彩表演,进一步提升白玉兰戏剧奖的知晓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4月中旬,“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剧目展演”还将登陆天蟾逸夫舞台、宛平剧院等沪上剧场,演出内容以本年度的“主角奖”“新人主角奖”获奖演员的参评剧目为主。每场展演剧目均配置30%的公益票,赠送给市劳模协会、市志愿者协会和戏剧爱好者,还将特别邀请残障人士、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观摩欣赏剧目。6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代表将受邀参与2025“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并走进校园开展相关戏剧普及推广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