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生辉访谈录 | 01 苦难童年,独钟戏曲—— 襁褓罹病
更新时间:2025-07-21 18:20 浏览量:2
天下孝义人 山西
作者 |杨高源
1949年早春2月,祖国南方的山峦河谷,平畴沃野已经是草绿花红,杨柳吐青,一片春意盎然了,而北方却还没有褪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景象。站在元沟村——这个坐落在吕梁山东麓千沟万壑中的小村庄——崖畔,放眼望去,漫山遍野还覆盖着一片一片尚未消融的残雪,大地没有解冻,小河依然断流,强劲的西北风从光秀秀的树梢头吹过,发出刺耳的尖啸,令人感到一阵阵寒意。
元沟村旧貌
2月22日这一天,卜兆武家里却是人声嘈杂,热气腾腾,已经年届四十的兆武媳妇又十月怀胎,就要临盆了。当年的元沟村只是一个有着7户人家,60几口人的小山村,一家有事立马就会让全村知晓,村里又都是清一色的卜姓家族,所以,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便都过来看望,有的还包了几颗鸡蛋,或拿了一升两升的白面、豆面,无计多少都是一番心意。村里的接生婆早已到了现场。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一脸慈祥。说是接生婆,其实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培训,只是胆大心细,乐于助人,无论谁家有什么事相求,她总是随叫随到,接生的事也是做的多了,一回生,两回熟,自然就积累了些经验,久而久之,便成了大家公认的接生婆。这时,炕上早已备好了包裹孩子用的小被褥、接生时须衬垫的草纸等物事。兆武媳妇此时正躺在了炕角,样子倒也从容淡定。接生婆将随身携带的扎脐带用的红绒线掏出来放到炕上,一边用开水给剪刀消毒,一边笑着安慰兆武媳妇。
“爱梅,你也是生过好几胎孩子的人了,懂得瓜熟蒂落的道理,你越是放得开肌肉就越松弛,也就越好产,没必要紧张的。”
家里,六岁的小女儿林芝乖巧地靠着箱子站在地上,笑嘻嘻地看着人们。只有卜兆武忙着加柴烧锅,给众人搬凳让座,递茶送水。这女人生养毕竟是私密的事情,在农村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只因爱梅平日里是个热心肠人,人缘极好,才引得众人过来关注。大家看爱梅一切正常,情绪也较稳定,便都凑过来对爱梅说了些宽心话,然后便一个个相继离去。
中午时分,卜兆武媳妇顺利产下一男婴,这便是本文的小主人翁。因为这小孩在本家族堂兄姐中排行第十,故全家人暂称其为“十娃”,后来起名为卜生常,但没有叫出去,只是一直叫做卜成生。
十娃降生就带了一身胎毒,身上长满了一片一片的红疙瘩,这红疙瘩又很容易破,一破了就会流出淡淡的黄水,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成了一片脓疱疮,看着都瘆人。小村里没有医生,只能按照老祖宗留下的土办法,找了些甜草根、荆棘穗,天天熬了汤给孩子清洗消炎解毒。由于身上有脓疱疮,孩子也没法穿衣服,只能用布片包着,隔几天就得替洗布片,防止再感染。天气凉了又怕感冒,就得再包上被子,把一家人折腾得紧够受。爱梅身体消瘦,营养不良,没有奶水,孩子成天饿得嗷嗷哭叫。那时候乡下没有出售的乳制品,其实,即使有这类
商品家里也买不起,因此,只好用鸡蛋汤、南瓜汤、面糊糊等喂孩子充饥。
转眼过了半年,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这期间家里人也曾多方寻医问药,涂过各种膏药,但都收效甚微,虽然病情没有发展,但也始终未见有收敛痊愈的迹象。为此,父母都十分的揪心。爱梅平时就是个笃信神鬼的有神论者。这时便生了疑心:别人家孩子也有带胎毒的,都是顶多一两个月就好了,这孩子怎么半年多仍不见好转?会不会是有些邪气?便有了请神婆子看看的心思。
四女则
离元沟村一里多地的姚科村就有位卜氏本家的中年妇女顶着神,大号叫梁成英,因在家中排行老四,故人称“四女则”。四女则在卜氏家族中比爱梅高一辈,但年龄比爱梅小三岁,所以,爱梅的孩子们称她为“四奶奶”。她本不识几个字,但顶起神来,神灵附体,便会操一口官腔,咬文嚼字,俨然是个大学者。她不仅能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测出此人的流年运行,为其消灾免难,还能写出一手隽秀的行书,为患者开中药偏方。更神奇的是,她不需要患者到外面购药,她只要一伸手去抓,手中就会出现药物,如同耍魔术一般,令人看得不可思议。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据说都十分灵验。特别是有一回领着村民祈雨的传奇故事曾轰动一时,多少年后人们说起来都令人折服且称奇!记得那是1963年六七月间,由于冬春无雨,土地干裂,旱情十分严重。村民求她带领大家去祈雨,她便答应下来。于是,她烧香跪拜请神灵附体后,脱光上衣,左手举一把铁打的30多斤重的三尖刀,右手举一把铜打的30多斤重的三尖刀,一路领着村民从元沟村到了15里外的西上庄龙王庙里请龙王。让村民抬着龙王去到慈云寺,在佛祖面前讨得宝号,然后抬上龙王再到15里外的南上庄云仟庙向玉皇大帝领旨,返回子巷里深水井取水。记得当时水井里的水经常是满满的。取水时拿一个黑色的葫芦瓶,用绳子把一双红筷子拴在瓶子上,用红布将瓶子包着,再将瓶口朝下碰触到水面。这时,她让众人喊:“取上水了?”她接着答:“取上了。”然后把瓶子提出水面,打开红布,果然见瓶子里有满满的一瓶水。当时在场的人都看得呆了,大家都觉得十分神奇。然后众人再抬上龙王回到慈云寺,由四女则烧香,跪拜,叩求降雨,仪式刚结束,便果然降下倾盆大雨!你说神奇不神奇?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平时拿针捏线的女人家哪来那么大的臂力,竟能双手举着60多斤重的刀具,往返要走60多里路,竟毫无疲累的样子,换一个平常男人也做不到。而一旦退神后便又恢复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再让她开方看病,或举刀步行,便无能为力了,所以,远远近近闻讯而来看病的人很多。
四女则家中专门有一孔窑洞设为神堂,窑洞靠后墙摆一支长条桌,桌子正中有一神龛,内中不知为何方神圣。神龛上方张挂着彩色拉花。神像前放着烛台和香炉,烛台上火光摇曳,香炉里青烟缭绕,条桌前又摆一支八仙桌,是专供求神的人们摆放供品的。四女则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收供品。窑洞两边墙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各种锦旗,有当地人送的,也有外乡甚至外县市人送的。足以反映出她给人看病的显著疗效及其在社会上的崇高声誉。
爱梅来时家里已有四五个人也在等着看病。有一位中年妇女负责接待、传唤来诊患者等服务工作。因为是邻村乡亲,又是卜氏本家,爱梅和这位妇女也彼此认识。她见爱梅来了,忙帮爱梅上香点烛,摆放好供品,然后,引导爱梅来到隔壁窑里等待。
四女则看病在另一间窑里,屋里摆设极其简单,靠墙有北方农村常见的土炕,炕上放一支书桌,四女则就坐在书桌边给人看病。爱梅进来时四女则倒也认得,但未多言,只点头示意到炕上坐下。然后紧闭双目,合掌静坐,等待神灵附体。稍许,又用双手洗脸,呵欠连连,片刻之后,大约是神灵已经附体,这才睁开双目问道:
“这位妇人,给谁看?”完全变成了一副陌生人的面孔。
“给我的小儿子看。”爱梅急忙回答,然后,把小孩子生下就带了一身胎毒,至今未愈等情细说了一遍。
“把孩子的出生时间详细报一下。”
“孩子生在2月22日吃午饭时分。”
四女则眯缝着双眼掐指算了一番,说:“今年属牛,牛年孩子生在正当午时,本是大富大贵之命;又生在2月22日,把这个月的二都占尽了,本来也是富贵之命,但两样叠加就有些过了,‘过犹不足’,这命相太硬。知道不?”
爱梅不知所以,只顾点头。
“至于胎毒,这都是你们作孕妇的在怀孕期间不注意饮食调节,生活保健,导致体内有火,殃及胎儿,才生出此病。这本是常见的事,但对你家小孩便是一场灾难。”四女则抬起头,特别注视了爱梅一眼,“自古道,天道忌全,崇尚留余;机巧留余,以还造化;奉禄留余,以还朝廷;才艺留余,以还乡邻;福分留余,以还子孙。这小儿命相过硬,克不动他人便克己身。明白吗?”
爱梅哪里明白这些大道理,只是急切地问:“那该怎么办?”
“谦受益,满招损”,四女则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又用手指掐算一番,然后抬头道,“这孩子聪明伶俐,小时候有些灾难,只要祭奠一番便无大碍,过了12岁就好了,到后来前途不可限量。不过,这命相硬的人性格倔强,爱较真,所以一路走来既有贵人扶持,也会时有小人打搅,这也是命运造化,违抗不得,所以,待小儿长大后一定要告知其时刻牢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防小人打搅!”
说完,四女则就又在纸上写画起来,写完后递给爱梅,纸上写的是祭奠的时间、地点及祭品,接着,她又隔空抓了三下取回清洗消毒的三包中草药,并再三强调了用药的有关注意事项,然后又嘱咐爱梅将成生的肚兜拿来供在神堂,让神灵保佑。这才用双手洗脸,连打哈欠,退去神灵。
卜生辉旧居
爱梅回到家中,一方面积极准备祭品,准时进行了虔诚祭祀,一方面坚持给孩子用药治疗,同时安排兆武将成生的小肚兜送到四女则的神堂中,好让神灵保佑小儿早早康复。这样忙忙碌碌,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果然见孩子的病灶已明显收敛,多处地方已经开始结痂脱皮,也不知是祭尊的作用,药物的疗效,还是神灵保佑的结果。全家人都为之兴奋。细想起来,对于宇宙,对于大自然,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亘古以来,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至今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不认识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不存在的,决不能动辄称之为封建迷信。
到年底孩子便彻底痊愈,能够穿上衣服独自玩要,并且,已经开始蹒跚学步,呀呀学语了。小成生虽然是靠喝蛋汤、面糊糊长大,却也长得白白净净,两眼炯炯有神,十分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