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携手宿州阳光天使共助国家级非遗戏曲传承
更新时间:2025-07-18 18:11 浏览量:1
在宿州阳光天使公益慈善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前往宿州市博物馆。在民间艺术区域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戏曲服饰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戏曲道具马鞭、锣鼓、彩绸等却仿佛能听到它们在舞台上配合着演员的表演发出的声响。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调研,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州坠子戏和泗州戏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实践团前往宿州坠子戏和泗州戏剧团拜访调研,在泗州戏剧团文化展馆中,陈列着泗州戏的历史资料、剧本手稿以及各种演出剧照。通过这些资料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泗州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宿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实践团成员并与五位戏曲传承人交流,在悠扬唱腔与真挚讲述中探寻宿州传统戏曲的非遗文化。
泗州戏剧团团长刘莉结合从业经历介绍泗州戏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谈及面临非遗传承难等问题;泗州戏传承人孙梅,现场演绎经典唱段婉转唱腔中满是乡土气息。出身梨园世家的她四岁登台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而她斩获全国红梅奖金奖的《卖甜瓜》选段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作为唱腔老师她培养新生代演员的坚守更让我们感受传承力量。
坠子剧团团长李琳杰用生动案例讲解坠子戏独特魅力身为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他始终致力于扩大坠子戏影响力。一级演员吴亚丽作为坠子戏省级传承人、省人大代表讲述自己与坠子戏的结缘与相识;坠子戏省级传承人李连民从导演视角解析传统戏曲如何在创新中坚守本真。实践团成员也参与到坠子戏现场直播,近距离感受艺术生命力。实践团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学唱经典唱段,并大方展示学习成果,在一来一往的互动里,真切品味到坠子戏独有的艺术韵味。前辈们的讲述与现场表演交织让我们深刻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
实践团带着调研收获,前往宿州市西仙桥社区开展“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实践团成员王俊杰讲解泗州戏、坠子戏中的文化内涵与表演作用,介绍花旦手绢的亮相手法与情感表达功能。随后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用颜料绘制手绢,从勾勒轮廓到填充色彩,大家专注勾勒创意纹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元素。这将成为连接传统艺术与青年人的纽带,让戏曲非遗文化在实践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新韵。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青春之力,搭建起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让宿州坠子戏、泗州戏在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这不仅是对非遗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更彰显了青年一代守护文化基因、延续民族文脉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