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唱响敦煌传奇!茅善玉携《敦煌女儿》亮相国家大剧院!
更新时间:2025-07-14 17:47 浏览量:2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樊锦诗,这位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女子,便是其中之一。她用半个世纪的时光,坚守苍茫大漠,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敦煌文化保护事业,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美诗篇。而如今,她的故事将以沪剧的形式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用吴侬软语唱出时代的回响。
樊锦诗:敦煌的守护者
樊锦诗,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子,却与遥远的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她毅然踏上了前往敦煌的征程,这一去,便是五十余载。在风沙弥漫的大漠中,她不畏艰苦,与众多敦煌守护者一起,默默耕耘,致力于敦煌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她见证了敦煌的变迁,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始终坚守初心,将敦煌视为自己的生命归宿,成为了敦煌文化当之无愧的守护者 。
沪剧《敦煌女儿》:致敬“莫高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沪剧《敦煌女儿》将于5月12日献演于国家大剧院。这部剧以樊锦诗为原型,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她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讴歌了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理想、默默奉献的崇高情怀。
全剧以敦煌为背景,采用多重叙事手法,将樊锦诗从上海小女孩成长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过程娓娓道来。观众将跟随剧情,走进她的世界,感受她在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定,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的执着,以及在守护敦煌文物时的担当。这不仅是樊锦诗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无数敦煌人传承“莫高精神”的缩影。
创排历程:十年磨一剑
沪剧《敦煌女儿》的诞生,源于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对樊锦诗事迹的感动。10年前,一篇关于樊锦诗的报道,深深触动了茅善玉的心弦。她被樊锦诗“为敦煌守一不移”的精神所折服,决心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敦煌女儿”的传奇人生,传承“莫高精神” 。
此后,茅善玉带领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敦煌,深入生活,追踪樊锦诗的人生轨迹。他们历经无数次的修改与调整,不断打磨剧本和表演细节。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敦煌故事,剧组还结合了多媒体视觉效果,让舞台上的敦煌更加美轮美奂,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片神秘的大漠之中。
茅善玉的精彩演绎:一人分饰三角
在沪剧《敦煌女儿》中,茅善玉一人饰演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精彩的表演展示。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她凭借精湛的演技,仅仅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的转换,就能在30秒内从25岁的青春少女变为80岁的沧桑老人。这种高超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年轻观众对沪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外,茅善玉在剧中还有数十段宣叙、咏叹唱腔,最长的唱段接近20分钟。她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巧妙地在沪剧细腻婉转的唱腔中融入了锡剧、越剧、黄梅戏的唱腔特色,还化用了京剧韵白,融入京剧的演唱方式。多变的唱腔,将樊锦诗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与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海派特色和江南韵味的视听盛宴。
沪剧《敦煌女儿》即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不仅是一场戏曲演出,更是一次对“莫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相信通过这部剧,会有更多人了解樊锦诗的故事,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沪剧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精彩的演出,在吴侬软语中,领略敦煌的传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