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熟应对领导的「服从性测试」?
更新时间:2025-07-13 08:45 浏览量:3
如何成熟应对领导的「服从性测试」?
讲个央企的老领导内退前怎么整幺蛾子,以及三个副职各显神通的故事。
单位一把手还有2年就要内退了,虽然马上要退休,但人身子骨硬邦邦,他还多了俩特点。
第一个是特别爱发感慨。
每天7点多就到单位,而单位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
到了之后,习惯性地拍几张风景照片。
再时不时在群里或者朋友圈发点自己的感慨,讲奉献、讲牺牲,用小我、换大我,配上这个图。
单位谁看到领导发了,第一时间传给身边人,甚至还有专门的小群记录领导发了啥,谁应该怎么评论。
为啥这么搞?
因为老领导,要看谁给他点赞了,回复了。
就是大半夜11点发,也有人第一时间给评论上。
第二个是特别爱找活儿。
他喜欢打听别人都干了啥,东看看、西瞅瞅,别的单位或别的部门干的好的事情,非得在自己单位再来一遍。
讲究的是一个要永远向优秀的学习。
平时不定期拉会,有的时候晚上9点也要开会,让下面的副职带着一帮中层和基层小弟和他一起学习。
也不说这东西得怎么干,也没有个标准,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要。
你也不能不干,保不准什么时候问一嘴,答不上来,他就告诉你要提高敏感性。
底层人民有苦难说。
有个老同志说,领导要退了,就是想在这最后节骨眼上,看还能不能指挥得动你,谁对他忠心。
单位有三个副职领导其实都想更进一步,面对领导的要求,他们这样应对:
1.
第一个是老梁,世家子弟,40多岁,之前做过好几年办公室主任,上下关系打点极为到位,领导外出必会带上他。
他这人讲究的是一个八面玲珑,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只要在当地找他办事,没有说办不下来的,朋友很多,也卖给他面子。
老领导要去某某单位坐坐,他一个电话能让对方高半级的人出来接待,领导面子倍儿足。
老梁面对领导提的要求,就一个字,"干"。
你要说我解决不了,算我输。
他对下面人常讲,领导也不容易,在单位干了几十年,付出了全部精力,即使要退了还想着让单位更进一步,这份良苦用心我们要知道,他说的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但绝不是推托的理由。
然后让下面的人竞争干,一个活儿暗示A、B去干,他会让两人同时干、配合干、竞争干。
直到将工作给捋顺了,让老领导满意,能随时看到结果。
最后能不能干成,他不管,但可以一直陪领导玩下去。
对于老梁,在单位工作就是一种体验,不交心、只交利。
2.
第二个是吕姐,颇有几分姿色,年轻的时候跟过一任大领导。外人眼里这女子能端得住,分得清主次。而且逻辑和口才特别突出,好多信息都能给领导打听到,吹耳边风的能力不一般。
当然也有些说不清的关系和言语,所以当年谁也不敢惹她,女干部们对其不忿,因为本身晋升途径就窄,来了个这么人,看着她一路直上,实属不爽。
这种顺风顺水的环境,造就了吕姐的目中无人,眼里只有领导,对待基层就像对待下人一样,根本不考虑他们死活。
能出彩的事儿,你们要拼了命加班干,然后她去找领导汇报。
更为严苛的是她的管理下,什么都得按领导要求对齐,少一点都不行,PUA是常态。
谁要是敢不服,我第一个杀你立威。之前有个去投诉她的职工,直接把人整到去厕所旁边坐,开会就骂,不好的活儿全人背,导致没一个人敢和被整的人说话。
大领导走后给她安排到这里,本想她远离是非争议,但吕姐不仅不低调,反而和老领导走得更近。
只要你领导能用到我,我让下面人不眠不休给你干。
不仅马上干,还要顺着领导的思路,给他锦上添花,拉着更多人一起干,这样她权利才会更大。
借他人之便,行自己之私。
3.
第三个是小鹏,三十几岁,高学历人才,干活儿快,还能拼搏,一手文字能写到领导心坎里,但就是没背景,作为草根只能攀附大领导。
他的提拔之路前期顺,后期坎坷,程序不合规的事被人捅到上级单位,上级领导也觉得他履历不丰富,而且也太快。
奈何老领导坚持,也提到干部年轻化的政策,合规事情也好说,最后动用了高层关系才安排下来。
小鹏属于自己行,但看不上基层同事的那类人,他对人的要求只有一个,按我说的做。
但对领导又是一副脸面,去领导办公室看见茶水少了,马上给填上,领导中午吃没吃饭都要去问一嘴,话题也是围绕领导讲,恨不得24小时围在身边。
但凡领导交代的工作,晚上在单位他肯定是最后走的,下面人交上来的东西都要亲自改过。
做的不好还要打回去让其重改,别的部门看到他们部门的基层都会投来怜悯的目光。
他是从基层干出来的,完全知道每个人的情况,所以一直能保持压而不乱,谁不上进了打完大棒再给个糖吃。
他了解人性,又善于激发人性,将人性的好恶玩在手里。
下面人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觉得跟他能做正确的事有成长收获,有的人觉得他就是个没人情味的领导。
后来老领导提前1年退了,集团委派了一个外单位领导来当一把手,又开启了新的轮回。
服从性测试,你就把它理解成一个陪领导演戏的过程。
一个是功夫下在平时,主动让领导知道你擅长什么,而不是靠他临时去试你。
二个是临时戏要先接,接住了才能得到/维护信任,然后再传递,将压力分摊给更多人,至于能不能完成那是更后话了。
戏曲唱罢,收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