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一旦过了70岁,哪怕儿女孝顺,也要守住这4个“原则”
更新时间:2025-07-11 17:39 浏览量:2
年过七十,常听见老伙计们念叨:“孩子们有出息,月月给零花钱,吃穿不愁,这辈子算熬出头了。”
可细想想,儿女再孝顺,终究有自己的小家要顾。这把年纪,枕边人的温度、心窝子的依靠,才是日子里最实在的暖。
老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百年修得共枕眠。”
到了七十岁,夫妻间早没了年轻时的轰轰烈烈,却多了份“心连着心”的牵绊。这时候,守住几个“原则”,比啥都重要。
一、不把“依赖儿女”当全部,守住“彼此是主心骨”的初心
楼下张大爷和李大妈就是例子。儿子在外地当老板,每月寄来不少钱,可老两口总觉得空落落的。
家里换个灯泡、缴个电费,张大爷张口就给儿子打电话,李大妈想说说心里话,他也总说“等儿子回来再说”。
时间一长,李大妈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俩人间的话越来越少。
其实啊,儿女再孝顺,也不能替你陪老伴儿吃每一顿饭、说每一句家常。七十岁了该明白,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伴侣才是那个睁眼闭眼都在身边的人。
家里的事多问问对方的想法,出门买个菜也惦记着对方爱吃啥,心里装着彼此,这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二、不拿“老了折腾不动”当借口,守住“对彼此仍有期待”的热心
王婶总说:“都七十了,还讲究啥?他爱干啥干啥,我自己舒服就行。”可真当老伴儿忘了她生日,没给她带爱吃的糖葫芦时,她又偷偷抹眼泪。
人啊,不管多大岁数,心里都盼着被惦记。你觉得“老了没必要”,其实是把日子过成了一潭死水。
隔壁刘爷爷就做得好。他记得老伴儿年轻时爱跳广场舞,特意托人买了双软底鞋;老伴儿知道他喜欢听戏,每天准时打开收音机调到戏曲频道。俩人没说过啥情话,可眼里的光骗不了人。
对彼此留点儿小期待,就像给平淡的日子撒把糖,不甜腻,却够回味。
三、不将“过去恩怨”翻旧账,守住“往前看”的宽心
七十岁的夫妻,谁还没红过脸、吵过架?年轻时为了孩子上学、为了柴米油盐,拌嘴拌了几十年,要是老了还翻出来说,就太不值当了。
赵大爷以前总埋怨老伴儿当年没让他去学木工,一提起来就唉声叹气。后来一次住院,老伴儿没日没夜守着他,端屎端尿没一句怨言。
他才明白,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哪比得上眼前这个人实在。
现在老两口常说:“过去的就像掉在地上的馒头,捡起来也不能吃了,不如往前看。”
多想想当年他为你挡过的雨、她为你熬过的夜,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
四、不因“怕给儿女添麻烦”藏心事,守住“向对方敞开心扉”的真心
上周小区体检,孙大爷查出血压有点高,却瞒着老伴儿,怕她担心,更怕儿女分心。结果一天早上晕在了厨房,差点出大事。
老伴儿又气又心疼:“你瞒着我,是不把我当自家人啊!”
其实啊,老人总觉得“报喜不报忧”是为儿女好,可对老伴儿藏着掖着,才是特别伤感情的。
你头疼了跟他说说,他睡不着了跟你聊聊,互相宽宽心,比啥药都管用。
毕竟,这世上最懂你的苦、最疼你的难的,还是那个跟你过了一辈子的人。
七十岁,人生就像到了秋收的时节,该把日子过成沉甸甸的麦穗,而不是轻飘飘的蒲公英。
儿女孝顺是锦上添花,伴侣同心才是雪中送炭。守住这几颗心,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愿咱们到了七十岁,都能和身边那个人,手牵着手晒晒太阳,你给我剥个橘子,我给你捶捶后背,心里踏实,眼里有光。
就像那句老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偕老”啊,不光是走下去,更是心连着心,暖着暖着走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