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游本昌住养老院,女儿拒绝抢救,你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7-08 03:15  浏览量:1

在网上看到关于游本昌住进养老院的消息,是在一个论坛新闻上刷到的。他年轻时候演济公的剧像咱们这代人谁没看过?当年那部电视剧家家户户追得可紧。现在他都九十多岁了,可网上突然说他病危时女儿拒绝签字抢救,儿子又在国外不回来,人家老头身体刚缓过来就直接进了养老院,议论一下子炸开了锅。

游先生人生经历也算起起伏伏。最早是南方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还在庙里呆过几年。后来进了上海的戏剧学院,毕业以后进剧团,跑了三十多年龙套。下雨天大家都不愿去剧场排练,他一步不落坚持着,说什么都不含糊。就是这样的苦日子熬过来,硬是靠对表演一腔热爱,在中年遇上了济公这个角色,才真正一炮而红。扮演济公的时候,他身上的一个摇摇晃晃的动作,以前总看着滑稽,其实是他观察真实僧人的日常学来的,演得真比真的还真。

人都说成名不易,退休更难。他老婆是舞台演员,后来查出癌症,他什么戏都不拍了,在家照顾妻子,十几年衣不解带。老两口平时就挺节省,成名后大部分收入还拿去捐建了希望小学,自己住的房子也是老小区的普通房。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作风特正派。到了这把年纪,老伴早早走了,自己身体也不行了,子女一个不在身边,一个说不签救命手术,这种滋味可以想见。

关于女儿的事,新闻说她也是学文艺的,写剧本,有时候还和父亲合作演出。女儿提出不给父亲抢救,把焦点放在生活质量上,而不是一味延长生命。有些网友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这不是不孝顺吗?也有人理解,说现在老人得了大病,抢救有时候确实很痛苦,不如让人家最后一段日子过得安稳一些。

说回儿子,这么些年很少露面。大家查了查,他留学后转行做金融,常年定居国外。偶尔才回家,去年还是专门来替父亲领奖才出现一次。有个大孙女也是在国外镀金,社交平台整天晒好吃好喝,和国内亲人来往越来越少。小孙女反倒还继承了家里的艺术基因,在国内学戏曲,没事和爷爷爷孙同台。

看到他们一家这些恩恩怨怨,和身边不少老工友的境遇挺像。好多人年轻时忙事业、顾家庭,到头来人老了,子女都有自己的路和压力,很难把精力全放在家里老人身上。像游老爷子这样过去全国观众都记得他,老来落了个养老院,孤单是肯定有的。自己也想过,如果哪天真住养老院了,身边没个能说心里话的老伴儿,主要还得靠自己坚强。

现在社会风气变了,老人的日子得自己规划。过去只想着把一切都留给儿女,最后遇到什么事都靠子女做主,不完整。有人说游本昌女儿不抢救不孝顺,我觉得还是应该多换个角度想。现代医疗抢救到底为了什么?是让人多活两天,还是真的关心老人能不能体体面面、自在告别?养老院的事儿和子女关系不好也不一定全是矛盾,有可能老人自己希望少给子女添麻烦,总觉得养老院有专业护理,也踏实。

大孙女和小孙女的生活方式天差地别。看了网上晒出来的对比,一个讲究吃喝玩乐、追星时髦,一个宁愿扎根戏曲台后幕前。现在年轻人选择太多,家庭观念确实变淡了,咱们过去那套“老有所依”越来越难了。反过头想,老同志自个儿过得明白,经济条件允许,有些事顺其自然,真比整天指望后辈省心。

游老师这一生敬业,关心社会、关爱家人,连儿女能不能孝顺其实他自己都说不在意。人老了,日子长了,是不是孝顺、是不是体贴,外人旁观也未必看得真切。有机会活得自在一点、少受点累,比什么都强。让子女少有牵挂,自己还能保持体面和乐趣,算是一种圆满。大家围观明星家事固然好奇,但也别太苛责子女,有时候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以后像咱们这辈人,老了能住进条件好的养老院,不拖累孩子,不靠谁、靠自己,或许才是最有尊严的晚年。你觉得遇见类似问题,自己是不是也会选择和游先生一样?你怎么看“不要抢救”和“养老院安度晚年”这个问题?欢迎一起聊聊。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