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驳韩再芬《谁人不知是安庆》:一座黄梅城 满城戏中人

更新时间:2025-03-11 06:54  浏览量:9

随着蛇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以及众多媒体对东山问梅村进行了报道,随着新年以来《人民日报》反复聚焦黄梅戏起源地。

黄梅戏在湖北黄梅迎来了第三次壮大与繁荣!可以说,黄梅戏艺术在湖北迎来了春天!

东山问梅村市场的爆火,对传唱地安庆黄梅戏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引发了安庆文旅深深的担忧。

3.10早9点,安庆文旅公众号发表《一座黄梅城 满城戏中人》,会议的主旨是——戏曲的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从建设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再到建立话语体系,把人才这个“根”扎深了,黄梅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从会议的议题不难看出,安庆还是一如既往的卖弄过去的成就,细数自己的功劳簿。然而市场是检验戏剧繁荣的唯一真理,安庆的文旅市场的成就远远落后于湖北黄冈!安庆的GDP也已经落后于黄冈市了!

安庆文旅官员的开会也大有不把话语权夺回来誓不罢休的姿态!然而就是今天会议的议题主旨(谁人不知是安庆)暴露了他们抢戏的野心。

这首歌是韩再芬女士唱的,她在中央电视台表演过,很厉害,她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目前安庆黄梅戏界领袖,这一点我表示尊重。

然而韩女士唱《谁人不知是安庆》里所唱,“一座黄梅城,满城戏中人,一曲黄梅调,谁人不知是安庆。”就有问题,下面对韩主席我有三问:

一问韩主席:黄梅城是湖北黄梅的这是天下人人皆知的,谁人不知是安庆?你考虑过逻辑没,安庆就是安庆城,你一个安庆城怎么就变成了黄梅城?!黄梅是你们邻居,你们传唱我们的黄梅戏可以,并不代表黄梅的名称你们可以随意拿去!

黄梅在你们隔壁,始于隋朝,兴于唐宋,千年古城静卧鄂东,此乃铁铸之地史。黄梅戏于明清源起黄梅采茶调,随江水东流与皖地民乐交融,方成今日之貌。安庆于戏曲传承有一定的功劳,然若以“黄梅城”自封,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安庆把严凤英先生故里从牛栏村更名为“黄梅村”,就能改写采茶调初啼之地?正如牡丹纵盛放洛阳,世人皆知长安乃其祖庭。

为什么安庆要以种种借口来抢黄梅称号。在黄梅,是先有黄梅城后有黄梅戏,在安庆先有黄梅戏后有黄梅村,黄梅山,黄梅天……反正只要能抢黄梅戏起源地,什么都可以叫做黄梅?

二问韩主席:安庆既然自称黄梅城,何不加入黄梅县?

我想请问安庆文旅,安庆人民政府,你们韩主席把安庆城已经改成黄梅城了,你们是不是哪一天想把安庆改成黄梅,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黄梅,这么喜欢唱黄梅戏,干脆和九江老表一起加入我们大黄梅得了,我们成立一个新的黄梅市,黄梅是首府,大家都是黄梅城里的人,可好?

到时候新的黄梅城横跨一江三岸,新的长江五虎不得一飞冲天啊!

只不过到那一天,你得问下黄冈人能答应不,黄梅人能答应不?这就是你唱安庆是黄梅城的初衷吗?

三问韩主席:文化自信岂需借名?

安庆本有徽剧、庐剧等文脉傲骨,没想到竟然都舍弃后争夺邻家黄梅戏,实在令人扼腕。安庆文旅发展当以诚立信,若执意更名易帜,纵得一时噱头,终将折损皖地文化品格。试问:借他人之名壮己身,与穿百家衣唱自家戏何异?

黄梅戏今日之盛,恰证文化无疆。鄂皖本当如琴瑟和鸣:黄梅守其文化原乡之责,安庆扬其艺术创新之帆。若安庆像韩国一样效仿“端午申遗”之争,徒令外人笑我同胞阋墙。望安庆同仁深思!

黄梅一曲动天下,本是荆楚馈赠中华之瑰宝。然近日听闻安庆以“黄梅城”自诩,将黄梅戏之根脉强植皖地,此举非但混淆视听,更伤鄂皖两地共护文化之谊。今撰此文,非为意气之争,实为廓清迷雾,以正视听。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