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杨家将杨五郎出世
更新时间:2025-03-04 19:19 浏览量:8
杨春,字延德,北宋人,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和佘太君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
杨五郎
古代名人名将大多都有自己的传说,真假不论,只是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大家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一看。今天咱们就讲一讲杨五郎的有关传说。
杨五郎的父亲杨业,在北汉皇帝刘崇手下当差时奉命驻守雁门关。那时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每年都会在秋冬季节骚扰北汉的边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主要原因是游牧民族一到冬季生活物资比较贫乏,就靠劫掠汉族人渡过冬季难关。
杨业
那一年刚刚入冬,杨业正在军营里校场操练兵马,有探马忽然来报:“禀告将军,契丹人今日异动,关外到处都是他们的探子。”杨业问:“契丹大营开始拔寨了吗?”探马回道:“暂未开拔,但军营里动静很大,像有大动作。”杨业手握马鞭略一思索说:“待我亲去出关一探,顺便擒几个敌人的探子。”
众部将见状赶忙拦阻说:“敌情紧急,关外危险异常,将军作为主帅不可轻易犯险!”杨业微笑着说:“无妨,我去去就来,诸将各司其职不得有误。”众人深知杨业秉性,不敢再言。
杨业
杨业率十八名白衣亲卫一声唿哨冲出关外。路上随处可见鬼鬼祟祟之人,一看就是敌探。杨业轻笑一声对侍卫们说:“不用理他们,我们只扑敌人营外,我要亲自探探虚实。”
两天后,杨业一行终于到达敌营外围一处土岗上。杨业手搭凉棚定睛细看,只见连绵无际的敌营中人喊马嘶忙乱异常。军士们都在收拾行李整顿兵器,应该离拔营不远了。杨业观后轻叹一声说:“今观敌营规模,足有精兵十万,今年又是一次大战啊!”
雁门关
语音末落,忽见敌营中冲出一队人马,足有数千人直奔杨业而来。杨业惊叫说:“不好,被契丹人发现了,快撤。”说完扭转马头带领众亲卫向雁门关方向奔去。
数千人的敌军在后紧紧追赶,只听弓弦声响个不停,雕翎箭雨点般在后射来。杨业众人一边狂奔一边用兵刃拔打箭矢,庆幸的是距离较远,那箭雨威胁并不大。
正在这时突然刮起了狂风,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杨业众人全身湿透,座下马匹因风大雨疾速度也慢了下来,艰难地向前行进。契丹的追兵在后奋力追赶死死咬住,杨业众人在视线模糊下迷失了方向,逃进了一座山里。
大山
山路越来越窄,堪堪能过一驾马车,旁边便是万丈深渊。杨业叮嘱亲卫们小心谨慎不可大意。这时候杨业众人因为赶了两天路程,又被敌军追赶早已人困马乏,而追兵却越来越近。杨业不由心中暗自叹息:难道天要亡我,今天要折在这里了。
正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呼啦啦一声巨响,大地仿佛都在颤抖。原来他们刚刚经过的山路被泥石流堵住了追兵。杨业抚额轻叫一声:“真是庆幸,感谢苍天施救。”一行人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又前进了十几里地,发现进入了一个山谷。顺谷中道路又行了五六里,被巨大的山壁挡住了去路,原来是一个死谷。
山中
杨业众人下马开始四处观望,只见周围尽是悬崖峭壁,巨木横生,荒草丛生,在一侧的山壁之下竟有一座破败的庙宇。这时候雨停了,天却渐渐地黑了。手下亲卫点亮了火把,众人一起向庙内走去。
这庙早己没有了庙门,残垣断壁,到处是破损的砖石。庙首悬挂的匾牌隐隐显露三个大字:观音庙。
步入庙内,在破败的大殿门口的廊下,立着一尊手握宣花斧,身披甲胄的巨大泥塑熊将军。这熊将军青面獠牙,横眉怒目,威严伫立在那极具压迫感,可惜的是有一臂一腿残缺。
熊将军
进入大殿,坐在神位的是千手观音。那观音双目微垂,满面慈祥,只是周身断缺了许多手臂。杨业冲观音像深深行了一礼说:“杨业见过菩萨,今日落难在此借菩萨宝地休整,请菩萨莫怪。”
这时打探敌情的亲卫进殿禀报:“报将军,敌军正在清理落石,恐不久便会疏通道路。”杨业闻听长叹一声双手合十跪地对千手观音像说:“杨业及众兄弟在此向菩萨祈求,若神明助我等兄弟今日脱困,他日必为菩萨重塑金身再建庙宇!”
说来也怪,杨业刚刚祈祷完毕,殿外天空忽降鹅毛大雪。不一会天地间便白茫茫一片,仿佛笼罩住了天地万物。
观音庙
契丹人追了半日又被泥石流阻挡,清路时天又降大雪,又累又冷又饿,无奈缓缓撤军返回了军营。
杨业等人闻听敌军撤走大喜,迅疾向谷外冲去。到泥石流处舍马攀爬,历经千辛万苦于数日后返回了雁门关。
来年春季,契丹人在几个月的大战后终于撤走。杨业亲率能工巧匠赶到观音庙修缮庙宇,给千手观音和熊将军再塑金身。
工程结束的当晚,杨业在梦中忽见天际霞光闪闪,漫天铺满了莲花,在莲花中缓缓显露出了千手观音圣尊。只见观音菩萨微笑着对他说:“杨无敌,我那守山力士熊将军与你有缘。今下凡历劫,去你家了却这段因果吧。”
千手观音
第二年,杨业家中池塘中的荷花,竟在北国春寒料峭的季节怒放,整个将军府笼罩在淡淡的荷花清香中。当夜,随着一声男婴震耳欲聋的哭声,杨五郎出生了。
杨五郎幼承家学,随父杨业习兵法骑射,善使一对宣花斧。少时随父兄镇守边关,目睹辽军犯境,经常忧国忧民。
宋太宗亲征北汉时,杨家将归顺大宋,五郎随父兄屡立战功。在瓦桥关一役中,他与六郎奇袭辽军粮仓,一双大斧所向披靡,最终用火攻破敌,助宋军大捷,自此杨家威名震慑辽邦。
宋太宗
然而,命运的转折悄然临近。一次随宋太宗巡游五台山,五郎偶遇太平兴国寺高僧睿谏法师。法师见他眉宇间隐有慧根,赠其一黄绸包袱,内藏剃刀、度牒与僧衣,并嘱:“若逢大难,方可开启。”五郎虽不解其意,却将此物随身携带。
雍熙三年(986年),宋辽金沙滩之战爆发。潘仁美设计陷害杨家将,致使杨业被困陈家谷,最终撞李陵碑殉国。杨家七子中,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被俘,七郎遭万箭穿心。五郎率残部突围至一片密林,辽兵穷追不舍。
杨五郎
生死关头,他猛然想起睿谏所赠包袱,打开后竟是僧衣僧帽。五郎悲愤交加,叹道:“奸佞当道,忠良何存!”当即剃发更衣,扔掉双斧,扮作僧人从容走出。辽兵见其出家人形貌,未加阻拦,五郎平安脱险。
他一路跋涉至五台山太平兴国寺,拜睿谏为师,法号“惠觉”。他出家后打造了一条八十一斤铁棍,创立僧兵,日夜操练。铁棍舞动时“寒光如钟,风声似虎”,更传其演练时泼水不入,棍飞九霄而精准归位,观者无不骇然。
杨五郎
出家后的五郎虽身披袈裟,却从未忘却家国。数年后,辽将韩昌率大军南侵,六郎杨延昭镇守雁门关,兵力寡弱。焦赞奉命上山求援。
五郎起初以“佛门不染红尘”推拒,却被焦赞痛骂:“杨家满门忠烈,岂容胡虏践踏!”此言激得五郎双目含泪,当即点五百僧兵,持铁棍奔赴前线。
两军阵前,韩昌自负骁勇,与六郎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五郎赶到后,铁棍横扫千军,韩昌胆寒欲逃,却被五郎一棍劈成两截。此击力道之猛,竟令铁棍断为两截,碎石飞溅。战后,五郎拒绝皇帝的封赏,率僧兵悄然归山,唯留断棍存于寺中,后世称“镇山铁棍”。
杨五郎
晚年五郎潜心武学,融合杨家枪法与禅宗奥义,创“五郎八卦棍”,此技以阴阳变化为基,招式如行云流水,威震武林。他广收门徒,不拘世俗:呼家将后裔呼延平天生神力,五郎为其量身打造铁扁担,化斧法为扁担功;狄青之孙狄难抚性情孤傲,五郎以棍法点拨,终成一代名将。甚至辽国萧天佐、萧天佑兄弟亦命丧其棍下,助杨家将大破天门阵。
五郎晚年圆寂后,弟子塑其金身,袈裟覆甲,左手执经卷,右手握断棍,象征“武护苍生,佛渡人心”。
终归从佛门来,又回到了佛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