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戏曲舞美:要从“一桌二椅”走向技术更新

更新时间:2025-05-27 17:48  浏览量:1

“一桌二椅”是传统戏曲在近千年的表演实践中形成的舞台美学原则,是传统舞台“重神不重形”,以虚驭实、以简驭繁艺术法则的一种表现。当我们谈论“一桌二椅”时,并不是说舞台上真的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而是在谈论围绕传统切末而形成的一整套程式化的舞台原则。这种原则通过道具、舞台形制与演员表演的结合,来激发观众的想象,完成“景随人移”“随机而变、随戏而化”的表演,并达到“戏场如天地,桌椅似太极”和“空纳万境”的艺术境界。“一桌二椅”与戏曲所有表演观念一样,都是超越物理空间和真实空间的“形”之上而追求“神”之生动的表演美学观。这不仅是戏曲美学原则,更是东方哲学观念于表演艺术层面的体现。

舞台技术日益更新之际,剧场形制的改变与观演关系的更新已经在日益重构现代剧场原则。当AI技术不断更新,“一桌二椅”代表的简洁是否还能在剧场产生视觉冲击?当“沉浸式”在改变传统的观演关系时,“一桌二椅”是否能满足这种剧场对表演原则提出的全新要求?这些都促使业界重新看待与思考戏曲舞美如何面对技术更新这一话题。

重新思考这一问题,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一直以来舞美“大制作”对戏曲表演的伤害有目共睹,“大制作”仍然不可行。二是“一桌二椅”的价值不能丢,东方美学精神不能丢。在这两个前提确立的视野之下,要正视现代剧场形制和“一桌二椅”之间共生的矛盾与问题,并在看到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探索技术更新之下的戏曲舞美发展方向、路径。

杨小青导演的《壮哉少年》剧照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供图

首先,“一桌二椅”是极简美学,不是真的极简。剧场形制的变化早已使“一桌二椅”变得尴尬,这是一个观演中的矛盾和事实。西式剧场在民国年间就已经出现并取代了传统茶园剧场,但若论建筑规模与内部空间,那时的西式剧场远远不如今天。从国家大剧院到各地地标式的大剧院、大剧场,建筑形制与内部空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超级剧场上演戏曲时,远非昔日的乡野高台可比,如此大的空间更是完全不同于茶园剧场的三面式舞台。因此,产生于传统观演环境中的“一桌二椅”完全不能适用于新型观演关系。空旷的舞台对观众的视觉感受就是直截了当的“贫瘠”。当然,盘点各种题材的新编作品的舞台设计,也几乎没有一位设计师会完全使用“一桌二椅”及其千变万化的摆法来再现城墙、书房、花园、战场……即使按照修旧如旧的舞台风格来完全使用这些传统舞台切末程式,当代的观众也不可能看懂,因此才有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时,用舞台提示来告知观众戏剧发生场景的做法。想象力无论如何驰骋,也不可能参与完全处于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

空台之上,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是要有一个“度”的,这个“度”就是剧场空间的大小。当舞台空间的扩展超过了传统剧场,也超越了昔日生成美学原则的环境,这一美学观念面临的就是不再适用于舞台,必须更新。

其次,“一桌二椅”是静态属性的,而现代剧场早已进入动态时代。知名导演杨小青是“诗化越剧”的代表性人物,在导演原则中十分重视传统。她排演越剧《陆游与唐婉》中“浪迹天涯三长载”一段时,坚持要亲自爬上舞台的最高点去自上而下抛洒落叶,为的就是营造动态而诗意的舞台空间。坚守传统舞台美学的杨小青还坚持使用转台,因为如果能构建新的戏剧空间,转台就是不可或缺的。在新编昆剧《壮哉少年》中,裴俊卿与李慧娘不能言说的情感要通过舞台时空的放大来表现,这时转台的使用与功能就是“一桌二椅”所不能达到的。

再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各个剧种和版本广泛移植的《秋江》,要在无水的舞台上通过表演,让人看到烟波浩荡的画面,这一直是戏曲法则的精妙所在。但当现代剧场中的舞台面积被放大到几倍、十几倍之时,当剧场的空间扩大到几倍、十几倍之时,当观众的数量和观演距离超越传统剧场几倍、十几倍之时,这种无水的表演就变了感觉,一切传神的表演在巨大的空间里都会失去其本来面目,可能后排观众根本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分配给精细的表演,甚至完全看不清也搞不懂演员此刻在舞台上做什么。水的表现力、那种空纳万物的表现力,只有在特定的空间里才有意义,而在另外一个空间里,则必须借助舞台的其他手段来补充。当传统舞台的物理形态面临着不断被打破的现实,戏剧的表达方式必须要有根本性的改变。

杨小青导演的《陌上花开》剧照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供图

第三,AI成为创作手段指日可待,随着舞台美术的发展,戏曲在穷而后工中形成的美学观念如何面对技术更新被正式提上发展的日程。以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日益流行的“沉浸式”为例,这种观演要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视觉接受。“沉浸”二字所要求的就是观众感官的延展,要求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才能让人达到“沉浸”。同时,听觉技术的更新,也是现代剧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观众追求听觉的逼真,追求在场感、拟音、声源、三维声像结合等,甚至是舞台灯光的色温随演员声波和音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前所未有的手段,不仅是新出现的名词,更是剧场听觉空间的更新。当听觉持续发展,视觉怎么可能不跟上?而“一桌二椅”及其代表的美学原则是陌生与疏离的。戏曲不排斥“沉浸式”,但“沉浸式”一定是建立在观演关系的重构基础上的,一定建立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之上的,一定是建立在当代舞台走出传统的桎梏、突破传统形态、不断面对技术更新的选择之上的。

总之,随着技术更新,未来的舞台发展都将重新定义剧场、观演关系、视觉接受等诸多方面。技术革命带来美学原则的更新,审美期待在技术更新面前将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一桌二椅”的本质是器物,器就是器,器不是艺。从器里可以生发出各种美学观念与原则,但仅仅是原则,不是一个摹本,更不是舞台设计缺少作为的借口。“一桌二椅”,无论是形式还是精神,其实都在现代剧场的发展面前陷入了某种困境。要完成突围,首先要观念更新。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