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案例说第365期」基于BIM的全过程智能建造技术在剧院项目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5-05-12 11:46  浏览量:1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畔,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由歌剧院、戏剧院和音乐厅三座单体组成。该项目是副中心战略中的重要民生工程,旨在打造百年地标性建筑和世界级超一流剧场。

方案设计选型:采用SOFiSTiK进行结构初步设计,并通过OBJ实时同步Oden声学软件,综合考虑结构选型和建筑布局对声学的影响。激光扫描辅助:利用激光扫描捕获实际结构施工成果,更新BIM模型,并通过声学模拟软件进行声学折射模拟和优化。
参数化编程:通过Dynamo录入声学要求,在管线综合过程中自动判断管线路由是否符合声学效果,确保各房间的声学合规性。设计和深化设计:建立钢结构模型,通过SOFiSTiK插件导入Revit,减少建模工作量,节约用钢量650吨。虚拟预拼装:采用Sinocam自动套料系统,自动生成套料版面,材料利用率达到87.7%。通过激光扫描还原加工构件并进行虚拟预拼装。RFID技术:对每个构件赋予ID,利用RFID技术进行全过程追踪管理,优化排版取料顺序,减少材料浪费。参数化设计:基于Rhino与Grasshopper进行参数化设计,控制整体造型,根据节点要求进一步深化面板。激光扫描复核:对幕墙龙骨、预埋件进行复核,保障深化和加工的精确度,避免安装误差累积。多专业综合模型:机电系统多达60多个,管线综合复杂。通过BIM正向出图,确保深化设计的准确性和跨专业协调的及时性。噪声控制:确保部分房间通过管线的噪声值不超过允许限值,超过限值的管线需重新调整路由方案。数字化交付:采用数模分离的方式,确保信息录入格式统一,提升信息录入效率,满足业主方的竣工信息模型交付要求。

通过上述智能化手段,项目团队成功实现了剧院工程的全面数字交付,确保了项目的高品质和高标准。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