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国家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抗战结束时 八路军的装备还很差 为何到了解放战争武器换了一茬

更新时间:2025-03-10 21:34  浏览量:9

抗战结束时,八路军的装备还较为落后,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军区的装备却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装备究竟从何而来?这背后有着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战士手中的武器大多是抗战时期缴获的“万国造”,弹药更是稀缺。一场战斗下来,一名战士能有二十发子弹就已经相当不错。彼时,美国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疯狂武装。蒋介石一次性为部队提供三十九个师的装备,每个师配备冲锋枪一千多支,轻重机枪三百多挺 。如此一来,国军一个精锐美械师所拥有的冲锋枪数量,甚至超过了解放军全军。这样巨大的火力优势,让蒋介石乃至美、苏等国都认为,国军打赢解放战争毫无悬念。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多,美国特使再来观察时,却惊讶地发现,国军变得缺枪少炮,解放军反而用上了美械装备。这其中的关键人物,便是被戏称为“运输大队长”的蒋介石。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送”给解放军的装备数量极为惊人:机枪三十二万挺,其中重机枪三万一千挺、轻机枪十六点八万挺、冲锋枪十二万支,高射机枪两百四十九挺;步枪超过三百一十六万支;各种火炮五点四万多门,像榴弹炮五百八十七门、野炮六百八十一门、山炮两千一百八十七门等;还有六百二十二辆坦克、二点二万辆汽车、三百八十九辆装甲车、二百余艘舰艇、一百八十九架飞机、四千六百四十三部电台和三点一万部电话。这正如那句歌词所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按照解放军当时的武器装备配备情况,这些缴获的武器完全可以装备五百万军队,若装备标准再收紧些,装备六百万部队也不在话下。

解放军原本重火力不足,有了这些精良装备的加持,战斗力自然突飞猛进。林彪进东北时,仅带了一个炮兵旅,共三十二门炮。但三年后,四野入关时,竟装备了九千多门炮。这些重炮让四野具备了攻打大型城市的能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除了武器装备,蒋介石还在兵员上“帮了忙”。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兵力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解放战士,也就是从俘虏中改造转化而来的。据统计,有的连队后期解放战士的数量达到70 - 80%。周公曾在讲话中提到:“敌人损失的500万人当中,被我们俘虏的人数达到70%,也就是415万俘虏中又有280万变成了我们的人 。”例如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大量吸收了整编74师的俘虏。陈毅看重这些俘虏的战术素养,还请了一些74师的军官来担任我军部队的教官。74师是国军王牌部队,士兵受过严格正规训练,基层军官战术素养扎实,不少士兵还有高小文化水平。在战斗中,有的解放战士凭借丰富的战术知识,为部队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

解放军能让俘虏兵迅速转化为有战斗力的解放战士,得益于其人性化的俘虏政策。只要对方放下武器,一律宽待,不杀不辱,不没收私人财物。俘虏被感化后,通过诉苦教育,明白了自己受压迫的根源,从而心甘情愿地加入解放军,为推翻旧制度而战。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国军部队一触即溃,而加入解放军后却能战斗力大增。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因战略失误、指挥不当,不仅让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还将大量美援武器装备拱手送给了解放军。他的种种行为,客观上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运输大队长”这个称号既是对他的调侃,也是对那段历史的生动写照 。

场馆介绍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国家大剧院在巨大的绿色公园内被一泓碧水环绕着的椭圆形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国家大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地铁1号线、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